看了 Iamjkc大的文章後,來分享我的心得
我跟Iamjkc差不多時間出社會工作,我是2016年收入才超過三百,
先附上證明:
工作後,一開始跟太太也是租屋,因為當年我認為房價炒太高,肯定會跌。
後來因為小孩出生,老婆給的買房壓力,加上自己覺得有小孩的情況搬家很麻煩,
所以決定買房!
當時我跟太太年收合計大約兩百萬,所以買房預算訂在750~800,開始了看房之旅,
十年前去訂了預售屋,40坪左右的三房,當時一坪單價是15萬。
兩大一小住在40坪算是很舒適,沒有換屋需求,也沒有投資房產需求,
所以也沒有繼續觀注房市發展。
以前年輕不懂事,總覺得身上有貸款怪怪的,所以這間的房貸大約五年多就還完了。
後來因為又生了小孩,老婆想要換大一點的空間,又開始看房之旅,
這時才驚覺房價怎麼漲了好大一波,薪資漲幅差點跟不上房價漲幅。
看了一圈後,2018年跟建商買了80坪左右的四房成屋,當時一坪單價是25萬。
舊屋就出租給小家庭,扣除管理費後,每月實拿30K。
每次換屋都是生活品質的提升,這些是以前租屋感受不到的,
考量空污的影響,所以裝了吊隱式全熱 + 空氣清淨機 + 全室除濕機,
再加上建商提供的YKK雙層氣密窗,整天不開窗戶隔絕大部份的空污與噪音。
買了第二間房後,開始注意房市,去年2020年疫情來襲,QE端上桌後,
知道這是考古題,所以去年就投入所有存款,訂了三間預售屋,
今年聽到屋主群的換約價格,粗估三間預售屋市價合計漲了900萬左右,
當然這是還沒有考慮到房地合一2.0的稅前獲利。
前陣子因為銀彈快用完了,但是房市漲勢看不到盡頭,所以想拿房屋去貸款。
第一間房買的單價約15萬,目前行情在30萬。
第二間房買的單價約25萬,目前行情在36萬。
給銀行業務估價後,把第二間房拿去增貸,於是手頭上又多了快一千萬,
又可以在QE戰場上攻城掠地了。
我常說老婆是我的財神爺,買第一間房主要是老婆給的壓力,
買第二間房還是老婆給的壓力,事後回來看,當時的決定非常正確,
因為如果當時不買,之後買的坪數只會更小,也只能買在蛋黃邊緣或是蛋白區。
現在的年輕人當然會覺得房價過高,我剛出社會時也是如此,
只是台灣的環境下,房價是很難回頭的,越晚買通常只會買的越小跟越偏離蛋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