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六都(非雙北)市區不靠父母支援訂了總價八百萬內小兩房預售
我的存在其實證明後面世代現在買房還是可能的。但放眼望去我的同輩(八年級生)幾乎沒人在想買房
多數人忙著適應工作、連假出遊等等
我覺得這跟三個現象有關:
1. 子女自立年齡晚:
現在極少有人高中畢業出去工作,大學是低配、碩士趨近標配。碩士畢業25歲以上、找工作與工作適應1-2年,等到真正存一筆錢,至少30歲以上(然後工作還找在雙北,等著被洗出外圍)
因此年輕人普遍認為房子跟他無關,是遠在天邊的東西
2. 父母過度保護
我身邊有朋友碩士畢業了才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存摺,畢業前用提款卡領錢的次數屈指可數。父母的理由是:「怕小孩亂花」、「小孩不用領錢」
這樣小孩怎麼學習分配財務、掌握現金流?連自己什麼錢去了哪裡都不知道
3. 物質誘惑太多
不贅述
我自己的話還算幸運,大學住家裡,父母目前健康不需支援(但出社會每個月還是固定有給孝親費),唸書時每個月有固定一筆生活費
靠物欲低跟接家教,畢業前存款累積數十萬。畢業後靠拼命加班再存個一波。看上目前租屋處附近的預售,因此計算過現金流確認可以負擔後訂了一間
回應標題:
我認為不會比較慘,但越來越無法靠自己買房是一定的
主要是很少很少有人年輕時就在思考超過三年以後的事,物慾相對父母高、意志力相對父母低的不在少數。規劃與理財是從小就要練習,學習花錢永遠比存錢更容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是沒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