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覺得這應該是常識.
但是發現好像很多人都不清楚.
那就是借貸這件事情.
一個月3萬塊,一年存36萬,10年360萬.
你甚麼都追不到,我怕你可能連股票都追不到.
但是一個月3萬,可以支付850萬30年的本利和房貸.
(或是1050萬的40年房貸)
所以你可以做一筆850萬的投資!!!!
而這個投資只要賺了10%,就是85萬收益.
也就是你大概要存3年才能跟上.
而對不動產來講,長期來看我們用保守估計,租金收益2%,增值收益3%.
所以一年收益5%.那算起來大概是42萬收益.
因此10%的收益大概只要2年就辦到了.
當然其中有支出成本就是利息.
利息我現在是抓1.7%...現在長期會逼近這個數字.以後會更低.
也就是850萬其中每個月利息支出只有14.5萬.
因此你一年省下3萬,實際上你是累積了5.5萬.
這還是一種"長期持有"的無腦狀況.
非像我們專業投資客的獲利狀況.
而一個月會只有3萬的額外開銷的人,大多薪資大概都在一個月6萬左右.
有沒有發現.
你花了三萬.
和你善用三萬去支撐借貸換取投資收益的差異有多少.
當累積了10年,你們的距離有多大.
這還不論每年累積60萬現金,這些錢再去滾動的收益.
10年後差異可不是600萬,可能兩人的財富差距是1000萬.
所以你以為你們差異是360萬,實際上卻差了1000萬...
(我知道又有人說租屋收益有風險幹嘛的...你要想你自己租屋也要支出租金.
所以你買房自住你可以視同"租給自己"..一個一定會付租金並且收益一毛不少的好租客)
當然你會說賠了怎麼辦.
恩...
你如果做投資怎樣都會賠,那你確實財富被別人追過是正常的狀況.
一個連穩賺的投資都無法規畫出來的人..就..請節哀順變..XD
投資總是有穩定穩賺超級低風險的操作法.
這本來就是人生必修課程.
沒叫你去追飆股,沒叫你去追高殺低.
你只是維持一個可能10年20年30年結算起來,長期穩定收益的辦法而已.
這基本上一點都不難,你只要不要投資老師的課上太多,商周看太多,名嘴聽太多.
以及外面一堆發財的人的故事聽太多.
你單純一張白紙,然後去做直覺的研究,你就可以發現一些長期很穩定的收益.
最無腦就是你長期無腦丟入0050....或是丟道瓊,或是丟那斯達克.
當然,絕大多數的投資教學都叫你不要這樣幹...那是因為他們對你有其他目的..顆顆.
當然社會上最多人做到的長期穩定收益投資.
通常不是股票,因為股票在手你就會手癢.
台灣社會做多人做到的就是買房子.
買了無腦住了30年,靠邀怎麼漲翻天了...呵呵
因此呢.
今天的每個月3萬,造成的人與人差距,不是3萬,至少是5.5萬.
你們差距被拉開的速度遠比你想的大.
當然也不是要你很有錢還在當苦行僧.
而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有甚麼條件.
你月薪五六萬,拿甚麼iphone...
你月薪3~4萬,開甚麼汽車.
你月薪不到3萬,你喝星八八??
但你月薪20萬,你每個月多花個3~5萬去享受那就很合理.
你要對自己的條件有所認知,在你階級往上爬升之前,你就不要做超出你資格的開銷.
不然??
不然未來的日子你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現在一大堆老人老了退休了還要工作.
阿就..當年以為準備個三百萬退休金夠用.
結果被通膨吃光光...
那只好6x歲70歲繼續做打掃阿姨,做大樓管理員.
(當然也有一些是死愛賺錢,做健康的...XD)
就像今天,你覺得退休多少錢夠用?800萬?1000萬??
目前這種世界變化狀況看來,很可悲的,40歲以下,未來退休,可能1000萬也不夠用.
(你覺得1000萬很多,就像6x歲的人當年以為300萬很多一樣...
以前百萬就是百萬富翁,千萬就是千萬豪宅.
今天百萬能幹嘛?千萬也只能買鳥籠)
所以你如果準備沒超過1000萬,你可能一樣要工作到老到死.
除非你理財能力很穩,你今天40歲準備1000萬,過了30年,你這1000萬有隨著通膨放大.
但你理財能力那麼強,應該就不用我在告誡你借貸的重要性才對.
你不應該犯這種愚蠢的錯誤.
so...有多少條件做多大的事情.
你做得到不代表你有資格去做那件事情.
因為隱藏的代價...被你忽略了,你才以為你有那個能力去做那件事情.
包含買iphone,包含買車,包含出國去玩!!!
and..
這世界,基本上你看到的大多數老闆企業財團法人.
他們做事業做投資的錢.
都是借到好借道滿.
另外一方面就是找金主.
很少人傻傻的手上有幾百萬就做幾百萬的生意.
基本上幾百萬一定做幾千萬的生意.
找金主這件事情不再這邊討論....
但金主這件事情是絕大多數經營事業的資本家必修課程.
(當然我們這種純投資又愛過生活的,除了自己爸媽當金主外,懶得找外面的金主...XD)
用別人的錢賺錢在灌滿自己荷包,是每個企業家都在幹的事情..XD
不然你身價很難百倍千倍那樣翻..
更不論白手起家,你沒金主你起家個屁??
但是無論他有沒有金主.
他到時候手上弄到一大筆現金後...
必然還是去找銀行借貸,借好借滿...才把全部的錢拿去投資.
因為他們很懂借代的重要.
而且借錢投資這件事情是人類歷史以來都在幹的,幹了幾千年了.
不是今天才在幹.
但是我們發現有一票被洗腦每天努力工作的勞工.
大腦裡永遠都是不要欠錢..XD
也許是聽到甚麼欠錢跑路,欠錢跳樓,欠錢OOXX的故事聽太多了.
所以根深蒂固的討厭借錢.
因此他們努力工作,努力存錢.
在以前努力存錢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直到現在這個低利率高槓桿年代,才突然驚醒.
原來存錢不但甚麼事情都幹不成,還越存越窮.
但是還是有大量的這種人,腦袋永遠都不接受借錢這件事情.
甚至視借錢欠錢是一種丟臉...XD
這...就是教育問題了,我只能這樣講.
資方有資方的教育.
勞工有勞工的教育.
聰明人可以跳脫上一代教育給他拘束的框框.
愚蠢的人則是被上一代的教育框框給綁架.
聰明人是少數...因此這些少數人可以階級翻轉.
愚蠢的人是多數.
因此..
資方繼續壓榨和收割勞工..XD
當你不敢借錢,你就算借了房貸,也是爆肝努力工作還貸款.
所以你就會為公司賣命,安安分份工作,做個完美的勞工...XD
有沒有...
至於不敢借錢的,他沒買房子,那壓力更大.
所以工作也不敢隨意放棄,尤其年過3x後,換工作越來越難,所以更會努力工作.
就算他自暴自棄不買房子不存錢要喝星巴巴要出國玩,他還是會努力工作...顆顆.
至於借錢之後買屋,在轉貸增貸,在轉投資,之後再擴大槓桿的人.
比率上真的非常的低...XD
因此可以透過這些投資手段,擺脫上班命運的人,也是極少數...XD
當然啦,上班族還是崇尚財富自由.
但大多數人都只在乎"快速投資賺到大錢"的辦法.
而無視最基礎的"資產負債結構"問題.
就是你有多少現金,有甚麼投資標的,借貸條件怎樣,借貸成本是甚麼,現金流怎樣.
那你要在這些東西當中建構一個幾乎無風險並且穩定賺錢的循環系統.
這就是資本家最重要的基礎結構.
任何的神話投資,也都必須建立在這個結構之上.
做投資者...你寧願一輩子都無法快速大賺錢,也不可以沒有這個投資結構.
有這個穩定的投資結構,你才可以確保你永續經營,確保你穩賺不賠.
而在結構之下你需要怎樣的投資技巧.以及你可以承擔多少的風險.
這些條件出來後...你才去尋找投資方式和標的.
例如你工作雖然很穩定,但你有小孩要養,每個月餘額就是3萬,你不敢做高風險投資.
那你可能用房子借貸850萬,無腦丟入指數,穩穩的套利..3萬拿去支付借貸本利和.
股利則是除了可能50萬預備金外,多的就繼續滾入0050..
直到你可能操作了5年八年,房價也大漲了.股票累積資金也破千萬了.
那時候你可能會做一次調整,例如把股利當中的每個月1萬拿來做槓桿.
所以你可以從心做一次轉貸,借貸一千多萬,每個月四萬現金流去支撐.
再把所有多借的錢在無腦丟入0050.
這就會形成一個循環架構...
並且等到哪一天,你退休了,你不但股利可以支撐你借貸的本利和成本.
甚至還有不少錢可以支付你的退休生活開銷.
那你就可以達成完美退休,不怕被通膨給甩開的境界...
so....一開始你就是確定,你一個月有3萬塊可以做投資,並且有房子可以借貸.的條件.
因此你透過這個條件,去尋找甚麼投資方式最適合你.
同樣的例如炒房投資客,你手上有例如5間房子在滾動.
你不小心布局完成後,手上還多了一百萬現金.
那....你開心去追飆股,去追高殺低,拚一下看有沒有辦法凹到大暴賺.
而且你可以承擔100萬現金被長期套牢,甚至被腰斬的風險.
(反正你隨便轉一間的收益都不只)
那你去做高風險的投資又有啥不可,去追高殺低都是你開心就好.
反而你把100萬丟入0050做長期佈局,是很愚蠢的行為...XD
so...先了解自己的投資條件,歸納出適合自己的投資選擇之後.
你才去尋找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而不是無腦的一值想模仿別人發大財..XD
那樣你會死....
一個震盪...人家凹地過來你凹不過去,你就往生了.
當年,我買了17間預售屋,10間紅單期快速轉掉.
後來7間放到交屋都轉不掉.
之後我是7間都過戶下來...之後慢慢賣...
你亂學,到時候你過戶不下來,你就被斷頭...然後被禿鷹型投資客獵殺變成韭菜.
有些故事不要亂學....
so...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投資結構.
而這個結構當中.
借貸必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你一樣有很多借貸條件可以選擇,無論是軍公教或是銀行的低利房貸,醫生的信貸等等.
有公司的可以有甚麼青創貸款,疫情貸款,或是公司借貸(不綁個人信用)
這些菜單都是你在建構你投資結構的時候可以參考是否使用或加入的道具.
而當你沒有借貸,那你的結構規模和戰鬥力,必然遠遠輸給有這一塊的投資人.
但是加入了借貸這一塊,你必然產生負擔或是風險.
那你就需要在其他部分例如投資型態,或是資金上面,做出風險控管或是承擔壓力的腳色.
而你結構越成熟,你就越容易賺到錢和越難結構垮掉.
並且透過投資經歷,你可以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多,你的投資效益也會越來越強.
而當過了十年二十年,你在轉頭看.
你已經跟當年和你差不多的人拉開到對方看不到你車尾燈的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