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宅厲害的不是學校也不是校長也不是老師
真正厲害的是家長會與校友
我73年次當年國中國小士林超強
國中班上4個建北3/4公立高中職
內湖高工=成績差
不過之前能力分班下,班導紀錄30個建中,其餘全部前三志願
當時因為強大家長會,一堆大咖子女孫子是士林國中小
新光集團。郭元益。士林紡織 士林紙業。吳碧珠。陳建銘。秦慧珠等
教學資源經費.......
蓬萊 日新 成淵是因為學校夠老,早期能唸書都是有錢人,有錢人下大咖校友多
旺旺蔡衍明就狂捐日新國小
延平國小因為新校舍+雙語
長安就是也是雙語實驗
幸安 金華 新生也是名校家長有錢
即便越區就讀,買套房取得學籍也是低消700萬
不管你是現金還是借的,家長就要有額外掏出700萬能力
外加理念想法相近
家長人人有閒置700萬,素質就有一定水準,要幹嘛錢好收好達成共識
另外少子化只會讓學區宅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