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2RLshCi.jpg
中央社的記者是吧
法規就是法規 規定怎樣就怎樣
50米以下不用外審
所以很多房子都蓋49米
台灣集合住宅都在15樓就是這樣來的
這樣叫規避嗎
https://i.imgur.com/enuQTQa.jpg
很多社區泳池也會比法規少一點
這樣可以少請救生員
社區管理費也可以減少
這樣叫規避嗎?
https://i.imgur.com/wUTDrX3.jpg
台北市非特定區的一般事務所
500平方米以下可以做住宅
這樣叫規避嗎?
https://i.imgur.com/VT5Dsza.jpg
年節高層載管制
車上坐四個人
這樣叫規避嗎?
看台灣新聞真的會越看越生氣
作者:
gk1329 2023-09-08 19:33:00結構外審就成本高一些,主要是耗時比較久營造商亂搞亂蓋的話也不會比較安全
作者:
KrisNYC (Kris)
2023-09-08 19:37:00我覺得所有1798cc的 2380cc 2995cc的汽車都規避燃油稅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23-09-08 19:37:00再說什麼鬼阿 建商連品管都不會啦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3-09-08 19:38:00
原文是引述技師公會理事長的話,而且用字是避開/避等中性字眼,有啥好氣?
作者:
KrisNYC (Kris)
2023-09-08 19:38:00收入算剛好少一個級距省稅金的通通都褫奪公民
作者:
KrisNYC (Kris)
2023-09-08 19:39:00考剛好多一兩分上大學的通通都退學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3-09-08 19:39:00
實際上設計成這樣就是要避特定條件,避這個字有啥不好的地方嗎?你今天想閃塞車避開車潮,這句話很負面嗎?
作者:
i386 (i386 cpu)
2023-09-08 19:45:00裝導航看GPS,高速公路開時速119公里閃避測速照相,真該死
作者:
H2 (oh!my志玲)
2023-09-08 19:45:00其實我覺得新聞標題還好,原po的心得風向帶的比較大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3-09-08 19:46:00
那就用k大的舉例啊,引擎避開稅金級距有負面嗎?其他建商也都貼著級距來避開審查有負面嗎?今天會負面是因為建案搞砸了
作者:
H2 (oh!my志玲)
2023-09-08 19:46:00坦白說吧,刻意樓高壓在50公尺以內,或者類似本案的例子,就是規避用的規避不行嗎?法規允許的啊,合法措施。不滿意,請民代跟政府修法啊要不然以後規定建案不分條件都要結構外審嘛
作者:
iceonly (只有冰)
2023-09-08 19:50:00還有altis排氣量1798cc,白牌機車排氣量號稱125都未滿125cc,為了躲規範縮水的多的是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3-09-08 19:50:00
可以啊,避這個說法本來就是中性的,今天這事情變成負面的,不就是因為建商搞砸而已嗎,今天施工完全沒問題,你愛怎麼貼近都沒人會說話,這個新聞本來就沒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解讀的人
作者:
beergap (且戰且走)
2023-09-08 19:51:00台灣央視你敢嘴
作者: Thelma (賽洛瑪) 2023-09-08 19:52:00
老闆發月薪26500避開基本工資 不會怪怪的嗎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3-09-08 19:55:00
哇,直接開臭了欸,你可以討論別人的言論,別人不能討論你的言論,嘖嘖
作者: Thelma (賽洛瑪) 2023-09-08 19:56:00
那就寫挖11.95公尺合乎規範啊 用避本來就偏負面
作者:
i386 (i386 cpu)
2023-09-08 19:58:00月薪4萬5但勞保只保3萬,1萬5用獎金名義發,規避勞保費,這樣也不算負面了XD
對啊就是避規啊,開版的在氣啥如果沒這條,你看建商會不會蓋超過12公尺長,比例上升
作者: ru04hj4 (純樸鄉下人II) 2023-09-08 20:50:00
規避=合法 有什麼好生氣節稅和逃稅是兩件事
作者:
aesdu (123)
2023-09-08 20:59:00合法規避? 這詞有意義嗎? 就「合法」嘛!
作者: kevin963 2023-09-08 21:35:00
規避沒錯啊 負面在哪?
作者: kmichaelk (浩子) 2023-09-09 00:17:00
規避啊
作者: yjjs (yjjs) 2023-09-09 01:23:00
就是規避啊
作者:
treeeasy (找個愛閱讀及運動的妳)
2023-09-09 07:40:00司馬昭之心,合法有什麼好嘴的用規避都很民粹,有種就改法令,不要道德勒索
換個角度想,其實訂法的官員都明白,你把限制門檻訂在哪裡,之後就會有一堆人申請時以略低於那基準的極限值來送件,任何領域都是這樣沒有例外,這是人性。所以把地下室開挖深度外審下限訂在12m,可說是蘊含了「政府希望你一般建築地下室開挖別超過12m」的指導用意,如果不是這樣,當初為什麼不會規定地質不良地區地下室開挖一律外審就好?
作者: alfrog0414 (歐弗拉葛) 2023-09-09 23:58:00
推 很多人中文有問題 其實根本是遵守法規 哪來的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