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喔,豪宅限制貸款不提升.
主要衝擊的還是中高產階級....XD
(還是超越一般中產階級的範疇)
但是對高資產的而言.
他們沒差拉.
阿你只有購屋貸款會受限.
最近追加了購屋後的一段時間不能轉貸.
但是只要過了那段時間,他就海闊天空了.
而人,無論你今天多飛黃騰達.
誰知道你有沒有落魄的時候.
一個市場變化,你幾十億家產可能就崩潰.
不動產通常就是退路或是救命用.
(當然也可能轉到親人身上脫產)
但是當它們有這個需要的時候.
弄錢都不是購屋貸款.
反觀它們購屋的時候,通常都是能力很強的時候.
因此豪宅限制貸款對高資產而言,其實影響並不大.
尤其對高資產族而言,自住的房子通常只佔它財富的一小部分.
就算是次高資產族好了.
(也就是房價佔它財富比例50~70%)
它們也只是麻煩一點要周轉自己的資產和資金.
然後有個過渡時間被綁定不能轉貸.
而時間過了還不是海闊天空.
而也因此,對於豪宅的影響,越高價的對需求買家越沒差.
豪宅線例如雙北外的六都是4000萬,而你對6000萬以上的物件的買家就沒差.
他想要買六千萬,他就是有本事吃得下來.
so...真的打擊到的主要就是剛好買在豪宅線上的那些中高產.
也就是你剛好要買4000萬的人..XD
這些人可能是高薪族,也可能是資產略有點規模.
但是它們錢又無法多到有很多空間去周轉.
所以豪宅線一壓,這些人就幹你娘.
不過因為財富金字塔的原因.
這些中高產族的人數,遠比你往上看所有人加起來還要多很多很多很多.
而隨著房價不斷的攀升.
所以這些人的人數就會更多更多更多.
不過因為台灣假掰,所以...
恩....
顆顆~~~~~~
你除非多到非常多,也就是雙北除外的老公寓都是2000萬(也就是比照現在台北市中心)
這時候可能才會有輿論壓力要調整豪宅線.
不然...大家都假掰,大家都假道德假正義.
自己被壓制都不敢吭聲...
(這些中產中高產又特別愛假掰...那就自找的)
那....反正是你不爽,你自己窩在家裡哭就好...哈哈.
至於政府,你沒有足夠的輿論要調整.
台灣政府的尿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就會擺在那邊不理你直到天長地久海枯石爛.
以上是對實質需求方面的狀況.
但對市場是另外一個故事.
你要知道,房子不炒,他就漲得很慢.
房子要有炒手去炒,他才漲得快.
因此豪宅,那些錢,對高資產買家來講,買的時候沒差阿.
但是你看他價格就是死在那邊,甚至不少還往回退.
阿不就高資產沒差...沒差增值也沒差,那當然都沒差拉...
而對"炒手"而言.
(這邊請排除自住自用置產...這些人對價格的撼動力太低)
靠邀你槓桿那麼低,資金那麼龐大,買家實際人數又很少.
(你要記得,高資產族本來就再住豪宅,它們又不是天天換豪宅)
因此這種東西流動性本來就低,資金龐大壓力又大.
這種情況下槓桿開不起來,就變成很難炒.
那與期炒個四五千萬的豪宅.
不如拿去炒工業地,或是分拆兩三間一兩千萬的物件.
更不用說以前炒豪宅炒手大多都是集資.
(真的大多都不是一個人在炒,而是一群人的錢給一個人去炒)
(也不是甚麼炒手沒錢自己買不起幹嘛的.
但是炒豪宅的族群就超愛集資.
劉媽媽都是集資的..他自己有一個半封閉性的炒房集團)
因此當這東西變得不好炒.
自然炒手全都跑光光,大家鳥獸散,玩別的遊戲去了.
阿你炒手跑光光.
你是希望你的房子用甚麼姿勢井噴??
靠需求的買賣,很難井噴的拉.
井噴一定要炒.
阿你這東西不好炒,其他東西更好炒.
那自然市場就無法有熱度,價格也爬升的很烏龜甚至蝸牛.
因此呢...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件.
那就是.
台灣真正實現居住正義的地方.
就是豪宅市場...XD
炒手全面退出市場.
市場回歸需求機制.
買家可以慢慢的挑慢慢的選擇.
大家都可以安居樂業,物件價格都穩定.
而且人人買得起房子!!!!!!!!!!!!!!!!!!!!!!!!!!
號稱居住正義最大的模範代表,居住正義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