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認真打一篇惹 大概是老了 只想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
半退休的養老心態就是這樣
理論上 不動產老屁股應該都會判斷 量縮成這樣 又各種不利因素 應該是要不行惹
這次為何這麼好玩呢
就要感謝2008房貸事件
由於那次真的很痛 然後網路發達 導致現在都還許多紀錄
變得不動產以往那種循環 谷底 起漲 亂噴亂蓋 供給大於需求 泡沫破掉
政府在亂噴亂蓋的起始 就大量壓抑 而且是越壓越重
由於要選舉 我不多說
央行算台灣比較中立的機關 所以早早就各種管制
打投機&維持金融穩定 看得出來政策就是針對這方向
為何這次難以下跌 很簡單啊 短期跳太快
2008建設公司 也是賠錢賣套現金 原因無他 利息高 景氣又差
把槓桿降到一個程度之後 剩下土地房子就放著 開始降息救世慢慢繼續做
2014那波講實際還好 只是一些槓桿高的自然人GG 沒看到什麼大建商崩潰
主要是因為利率低 能凹單
那這次不一樣在哪
1.早早金融管制
建商不討論自有資金 大概就三個籌資管道
A 預售
B 土建融
C 餘屋貸款
通常啦 A的問題是 你要都市地段 或者較具規模建商才有人要買你預售
那B C比較是主要來源
最近B的問題是 土地融資 錢給超少 建築融資則是有興建壓力 而且兩個利率都較高
那C得問題是 金流會查
他不要你土建融轉房貸之後 利率變低 資金又更多 你就又拿去買地
實在非常激掰 因為我最近都在跟銀行談啊 靠
1這點金融管制導致的結果是 建商很快就謹慎推案 當然也是有一些被搞到
2.漲幅巨大
不是要戰台北 只是台北漲比較少一點
其他縣市很多都是1.5~2倍 新竹甚至3倍 通膨當然是主要推手
有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房版一直都沒特別提到
大概2021以前買的房子 全部都在安全線
也就是說 台灣大概900萬戶 不管幾歲的房子 多鳥的地方
裡面我看850萬戶 價格跟現在都有大差距 導致大部分人都沒壓力
用數字來解釋好惹 新竹舉例
2019 30萬
2020 40萬
2021 50萬
2022 60萬
2023 70萬
你去查查新竹 2019以前房子佔了多少比例= =
沒錯 空空感到絕望惹
除非你崩潰 變成同溫層取暖模式 不然理性分析就是崩潰
2021以前買的 我完全看不出壓力在哪 出租都還有賺
而且以前歷史崩盤是價漲量增 泡沫吹大
精確時間軸我是忘惹 不過2021之後我就感到政策不友善
市場應該就慢慢開始 價漲供給量減 我是說供給量 不是交易量
當然你可以欺騙自己 這是一個超大泡沫
公允價值應該頂多40萬吧
????
請你打開畢業紀念冊 還有公司名單 持有房子的人 你要期待我們便宜賣
這就是血淋淋鬥爭沒錯
你要你的前輩 學長 主管 甚至是早買的同學把房子賣 2019 2020價錢給你
OKOK 所以你應該是最聰明的 這些2020之後買的 都是白癡智障腦殘
看你覺得哪個時間軸是合理價格 然後之後買的都是智障 他們都會斷頭賣給你
而且房子 大家是寧願套牢自住 也不會賠錢賣喔
我買70萬 隔壁賣65萬 我就嚇到睡不著 趕快賣62萬 認賠殺出
跑去租房子 等谷底再買回來
????? 這輩子還真的沒遇到這種人
3.老調重談 缺新屋&居住觀念改變
家戶數改變 一直增加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92008/post/202305300016/
有錢老人要換屋 這是需求
7 8年級要首購 還是需求
有錢的老人跟7 8年級 單坪需求增加(心裡都還想當初買不夠大= = ) 依然需求
法規要求的公設只增不減 需求+1
違章不給搞惹 只剩舊的 需求+2
所有一切 都是需求
空軍 別在崩潰惹 FED老鷹都被射下來惹 台幣這增值速度 美債券價格又一直噴
我一直強調 房子不用多 一間自住就好 這股神都贊成的立場
又這麼晚睡 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