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
還在用房價所得比在講房價合理性的
這篇不就足夠解釋了嗎?
房價那麼高,那是誰在買?
1.返鄉台商
2.科技新貴
3.炒股仔
這其中,只有科技新貴的收入有被房價所得比給計算到
返鄉台商跟炒股仔則無
又,科技新貴的收入遠超過中位數等級
這造成房價跟收入中位數的關連不大
因為房屋多被返鄉台商、科技新貴、炒股仔買走了
輪到收入中位數買的就沒幾戶了
所以看到魯空一直在講房價所得比,就真的很無言
房價所得比是房價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
但其實台灣的房屋,又不全然是用「所得」在買
就算是用所得買,科技新貴的收入又遠超過中位數的收入
那老是用所得中位數的角度來衡量房價
推導出來的比率,這有什麼意義什麼價值啊?
就只能說,台灣的買房主力是一群高資產、高所得的人
而且這群人還真的夠多
把台灣的房子買到家戶所得中位數難以負擔、要不吃不喝好幾年才買得起的程度
就這樣而已
所以說台灣房價太貴並不準確
應該說,對非高收入高所得高資產的人來說,房價太貴
這樣才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