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版的時候經常會時不時在文章中看到一些推文,堅信現任在不遠的將來或是若誰誰當
選以後會兌現建設大量社會住宅的政策,平常其實也不需要在意這些,畢竟...恩。
總之今天突發奇想,用最粗糙的方式來計算下若想落實政見的成本大概在哪,但我並不是
專業在行人員,只是普通人用著普通的常識來一步步思考。
首先,要撼動到現有市場房價或租金得要有相當程度的供給量,基於成本考量,這批社宅
大概率會落在郊區,剛好我家就在郊區,我以我家為標準來簡單計算一下,首先先說一下
我家社區,7年屋/15F/180戶/2房型.3房型,查一下實登交屋時總價平均約落在700萬左右
,那180戶建商應收款項12億6千萬,若成本10億,2.6億應是合理利潤(請懂行的板友糾正)
,那假設今天要提供1萬戶新屋社宅,得要蓋56棟我家這樣的建築,總開銷就是700億(不
可能要求建商用成本價幫你蓋),這是7年前的價格,現在要搞最少也得抓個1000億,台灣
的國防年度總預算也不過才3千多億,而這僅僅讓1萬戶居民受益,上面的一月人口統計文
章,全台設籍戶數是923萬戶,而且還在增加中...
另外這1千億的財源不外乎是政府舉債補貼跟居民自償,或是都有,看比例。
舉債的話用全國人民納稅錢讓這1萬戶居民用低廉租金住新房子,然後繳稅沒有資格入住
的人煩惱房貸煩惱租金?對這1萬戶居民來說台灣真的太有居住正義了...
自償的話,租金應該跟期望社會住宅的人想像中有段不小的落差,北部都市上演過了,但
也許座落郊區的話可以有合乎理想的價格?
這還只是我坐在電腦前想一下下的邏輯推演,實際執行層面問題複雜數十倍不止,畢竟理
解有限,歡迎板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