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社宅,最大的不公平,就是被 低端89、吸毒仔、飆車仔 抽中,
不只糟蹋納稅人稅金,還影響周邊居民的權益
精華區社宅入住應該設下門檻
1.必要資格
- 無刑事犯罪紀錄
- 送聯徵信用無不良紀錄
2.加分條件
- 當縣市頂大學碩博畢、篩選倍數 10x
ex:北市社宅,若台大畢,篩選倍數 10x;高雄社宅,若中山畢,篩選倍數 10x
- 生n個小孩,篩選倍數 2nx,上限10x
ex:生1個小孩,篩選倍數 2x、生3個小孩,篩選倍數 6x;上限10x
透過 必要資格 篩掉渾渾噩噩的89、加分條件 篩進只是 不夠有錢但至少優質的人口
萬一有天精華區旁蓋了社宅,至少不會住進89、吸毒仔、飆車仔來影響蛋黃周邊優質生活
那社宅蓋在精華區周邊雖然對真金白銀買精華區的人不是很公平,但也還可以接受
最低的限度,就是他x的不要來打擾我嫻適的生活
最怕的就是精華區社宅被 89、吸毒仔、飆車仔 抽中,那才是對精華區居民的不公平
可惜民主社會,有種提出上面這種真正公平政見的政治人物,很容易就被抹黑砲轟
劣幣驅逐良幣,才是社宅政策最需要讓人擔心的部分
※ 引述《s906615 (不阿)》之銘言:
: 認真問 為什麼社宅要蓋在台北市內,而不是主要蓋在外圍需要一定通勤時間的地點?
: 社宅主要的用意應該是出租給需要照顧的族群,雖說部分社宅是綜合性建築,但在蓋社宅選址前,有評估過該區的各類型指標或需求嗎?隨便舉例,該區之人口數跟綠地/運動中心/行政機關方便程度是否有達到一定比例,或該區住民滿意度為何。
: 我想表達的是,在這麼小的首都內是要蓋社宅,或將其土地用做其他用途,照顧到的群眾比例多寡是否評估過 至少至今北市內,我沒聽說過有要蓋什麼綜合性的行政大樓,多蓋什麼綠地公園或功能性建築,而是看社宅一直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