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講,央行一直以來就是在為一個矛盾政策左支右絀:
如何在低利率+資金浮濫的前提下,保持物價及房價不漲。
在台灣,物價近幾十年來是靠經濟部跟農業部透過補貼等非經濟手段做扭曲及抑制。
而房價則是用信用擴張,從舊青安到新青安從二十年到四十年,
都是用信用擴張的方式來解決購屋問題。
因為最根本的低利率+資金浮濫是不能動搖的。
其實那些什麼信用管制也都是在迴避這個根本問題,但也都只能治標而成效有限。
所以不是什麼高舉輕放,這次限貸也根本不是央行有什麼動作,
而是72-2就卡在那邊、央行只是出來喝咖啡演個戲。
而一直以來刻意為之的房地產低持有成本,也讓房地產的金融屬性被放大到極致。
那些什麼投資客或投機客,說穿了也不過是將本求利的人、因為就真的有利可圖咩。
很多時候,這些投資客或投機客反而是在為政府的政策矛盾背鍋,
因為人們不去檢討這個有利可圖的原因,只會去責怪別人賺錢沒良心...
這種矛盾觀點還真的不少見,像新青安明明就會助漲房價,
但一堆人卻又為其信用得以擴張而視為德政。
囤房稅也是另一個矛盾的例子。
08年後各國都QE印錢印到爽,就算是美國現在在縮其實也沒縮多少,
只要去看FED的資產負債表跟美國國債成長就知道。
但台灣跟美國的差別在於,美國通膨多少還會反應到薪資通膨使得所得能有所成長。
台灣則是反應到房價上,薪資跟物價則保持相對低位甚至是貶值。
要怪政府嗎?你只要看看雞蛋之亂就可以知道、什麼鍋配什麼蓋。
我也不知道台灣這種玩法能否持續下去,至少油電是快撐不下去了。
而浮濫的資金目前看來也不太像能有過去那樣增長的幅度,
就像教主講的,這幾年台灣快速成長的超額儲蓄也正在回到平常速度。
若跟美元利差沒有縮小,那流到銀行的錢也只會更進一步縮水。
劇情會如何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引述 《aitt (非主流,有何不可(M)》 之銘言:
: 這波央行打房可以說是近年來動作最大的一次,儘管房價過高沒錯,
: 問題如果房地產被打下去,會影響銀行授信,內需景氣,乃至地方財政(賣地與收稅)
: 到後來不用那些財團嘴,地方政府就會跳出來說打房害他們財政困難,難以施政,
: 進一步再以選舉與選票為藉口跟中央嗆聲,你們覺得到最後政策大轉彎輕放收場機率高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