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聽一個故事,有一個在北京北漂的女孩,從小學霸,就是那種從小村裡第一名,全
校第一名,一路尖子兒上來,性格很放飛自我,沒事就背包客環遊世界,但最後選擇了在
北京一家銀行做最無聊的櫃員工作,為了北京戶口跟一些原因。
在中國,出生地決定了人生很多事,中國因為一胎化的政策,個體跟原生家庭的關係很緊
密。 許多中國父母幾乎把人生最後的希望都放在了兒女身上,所以兒女有義務跟異性結
婚養育孩子,父母有義務幫小孩跟親朋好友借首付款買房,兩個人的小家庭,一吵架都是
雙方家長的混戰,許多離婚也是家長去提出要求,而不是當事人。這是主流價值觀,以及
雖然中國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已經與先進國家無異,但同時也有6億的人口可支配所得不到
1000元,男女平權的價值觀是需要整體社會進展到工業化時代的後期,也就是說整體社會
還沒形成男女平權的價值觀。加上女生只要生育就可以連續請4-5個月產假的法律保護,
加重了女生參與社會勞動的歧視。
雖然在城市工作的女生雖然心裡不見得認同女孩子一定要找個人嫁了,但父母要求,父母
的親朋好友也會給父母壓力,
她們跟原生家庭的關係又太緊密,所以在中國就會有一種台灣人難以理解的現象,男女都
要結婚,一定得結,結了還得生,離了就得被逼著再結一次婚,再生。甚至父母幫忙去相
親。
在這樣的背景裡就會不奇怪為什麼大陸女生會覺得在關係裡很沒有安全感。 她們到了適
婚適育的年紀都會遭遇到就業歧視的,每次面試都會被問有沒有對象,打算什麼時候要孩
子,要了孩子的就會被問是不是再要二孩,不管她們的答案是什麼,也都很難消除用人單
位的疑慮。女生沒有經濟自主的底氣,相對就會依賴另一半。再加上中國的婚姻法對女性
的保障也很一般,買房要求所有權是女生,也是女方家長常有的要求,尤其家長大多來自
貧窮的鄉村,思維上還沒有跟上時代。房子是安全感,房子會一直漲漲的好快,不快點買
不行。買房大部份是男方的責任,女方的權利。男方應該把薪水交給女方管等等,
這種關係上的權力分配,背後透露的其實是女方在社會上的弱勢。
這就是文化的不同,其實也沒什麼對錯。 就如同台灣人擔心把存款放在大陸,會擔心匯
率風險,擔心政策風險,擔心房價波動,擔心很多,一般中國人也會很難理解,難道中國
的房價還會跌嗎,因為他們經過十來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對經濟前景的普遍比台灣人樂觀
的多,他們只擔心在經濟固化前搶不到好位子。所以兩個家庭的家長到處借錢湊首付那是
很正常的現象。 (就是最近各種經濟現象,包括房價還真跌了,宏觀經濟下行等等對許多
中國人而言都是活久見)
在外面吃飯花個2000塊台幣對她們而言很正常,不需要計較。因為她們對經濟普遍樂觀,
都會假設自己的薪資會不斷的上升。加上深圳物價確實高,跟朋友吃個飯難道約麥當勞,
或類似麥當勞的中式簡餐嗎,大陸人普遍愛面子,而且普遍對台灣人有小氣的既定印象。
所以有的時候跟她們討論價值觀,就會發現個奇怪現象,有的時候她們好像能認同這個時
代應該要有的價值觀,可是許多父母在舊農業時代的思維又同時禁棝著她們。她們掙脫不
了原生家庭,許多時候也不能發現或處理矛盾。
所以很多情感問題,表面看起來只是金錢價值觀不同,
但背後其實是底層許多文化的碰撞,能不能磨合出共識那就看雙方對於妥協的共識了。
但要知道身為女生,身為lesbian,生在台灣其實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