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x11 (從來沒有)
2015-02-26 23:20:22※ 引述《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之銘言:
: 有時候我覺得人常常同時背負多種角色,同時又是母親女兒
: 岳母婆婆別人的媳婦等等等等,有時我們在看世間的人生劇時
: 常常就看到一堆人糾結在不同的角色在拉扯。
聰明的人完全不會糾結什麼不同的角色,什麼母親女兒岳母婆婆,不管什麼
角色,其實本質上一點也重要。
人真正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自己。
所有的行為,都是從利己出發,這是人求生存的本性。
所以不存在l大所說老婆不讓老公回婆家吃年夜飯,就會發生以後兩老夫妻吃
微波食品的窘境。因為前面兩句話之間,根本沒有因果關係。
人可以要求老公不回婆家吃年夜飯,也可以要求自己兒子帶妻小回來吃年夜飯,
這兩者完全不衝突,因為都是站在利己的角度。
有些笨蛋可能會問,這樣子太自私了吧,會不會不太道德?
我告訴各位,這種凡事只求自己利益的行為,是有學術依據的,稱之為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個人追求自身最大的利益,才能提升
社會整體最高利益。也就是說,利己的行為,是最高的道德標準。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5-02-26 23:52:00
這只是一種說法 因為利己主義就無法解釋利他行為例如母親為了搶救小孩而死亡 命都不要了 何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
作者:
domin (無解)
2015-02-26 23:59:00純然利己是很難立足於群體中的,也並非唯一道德標準要談道德就要進入哲學辯證,非單一人的動物性去定義真要說利己,也該說比較接近普世價值的是能夠利他的利己比如紅綠燈的設計就是達到利他與利己的平衡 所以從利己即道德,也只是眾多道德哲學論述的其中一種從婚姻角度來看,有時還得先利他,才能順利完成利己的目的
作者:
domin (無解)
2015-02-27 00:15:00母親不顧己命救子,就是先利他才能利己,兩者切割則不成立簡言之,永續性的利己,很多都得建立在利他之上
什麼利他利己的 簡單說就是Z>B啦小孩死了(心理黑暗阿 生不如死阿 世界崩潰阿... )"B"小孩沒死(母愛啦 生命的延續拉 心靈寄託啦 巴拉巴拉)"Z就是小孩沒死比我自己死了還爽啦 Z>B啦 !!!
作者:
domin (無解)
2015-02-27 00:25:00所以囉 人確實會因為讓別人快樂而自己犧牲一點也感到快樂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5-02-27 01:29:00
如果利己的己包括了他人的福利 那這種己就包括了他那麼最高利益要如何定義? 如果是因人而異 那就等於沒定義
作者:
nnsc (nnsc)
2015-02-27 01:35:00你有美式的思維 只不過這裡是東方 群體概念較重要
作者:
wizhexe (黑著眼圈泛著淚光)
2015-02-27 01:45:00利己是人性->雙重標準是人性。能夠同理並且接受(他人的利己和雙重標準)實屬正常則需要練習。試著理解->才可能體諒->接著才有機會放下怨懟,看見彼此的盲點?
恩我懂你意思,這就跟版上常看到的婆婆教女兒早點初二回家然後叫媳婦在家裡等女兒回家一樣吧。並沒有換位子換腦袋,有些人自始至終就是一個腦袋--只看自己跟小孩這個不是利己啦,這個是自我中心。
作者:
newton12 (newton)
2015-02-27 08:48:00有看過公婆寧願兒子離婚也不准他搬出但正常父母應該是希望子女好、他們就好
作者:
bbbing (無)
2015-02-27 10:41:00但是,通常好不好是由父母主觀認定的判定有點偏差的就很容易變成寶爸寶媽
作者:
pastoris (tu es ma came)
2015-02-27 13:20:00利己利他比較適合用量度。我不相信有完全利己自私的人往前追溯 如果—個人的經歷常得到失望的情緒 很容易只想顧及當下的利益某個程度上 不容易信任他人會善待自己,並不是很輕鬆快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