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不喜歡自己的小孩怎麼辦?

作者: UYC (靜心)   2015-10-03 06:23:19
看完上面有幾篇似是而非的言論,我在銀幕前沉思許久,
想著要怎麼整理這些論點。
因為前一篇已針對原發問者夫妻的問題回覆過了,所以此篇完全
只就前面幾篇有邏輯矛盾等觀點回應,非針對原發問者。
以下內容皆結合心理專業理論和個人工作實務扼要說明:
1. 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馬斯洛曾提出此理論,一個像金字塔的三角形,
最低層(也是最基本)的根本需求,就是生理需求,
再來依序往上是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
試問在銀幕前的每個人,誰沒有這些需求?不管是最低層
的生理或是中間層的愛或是自我實現,不都一直在各位的
生活中出現、甚至沒有時還很困擾,嚴重時還有婚姻危機。
基本的生理(含性)需求,不就是如此?若你沒有愛的需求,
你怎會戀愛、結婚?
若身為成年人,都還有這些需求,那為何會懷疑也是人類的
小孩,不會有這些需求?
為何還有人問 "你怎知小孩需要母愛,而不是因為別人有他也要?"
若你在青春期或成年人都還在追求愛情,那為何小baby 不會需要愛?
你長大、成年,能說話能表達能追求你的需求;
但是,一個剛出生的baby, 完全沒有行為能力,只能靠別人給予,
請問誰會是第一被想到的人選?不就是生下他的父母嗎?除非父母有特殊
狀況無法提供,否則會是先被考慮應負責、給愛的對象,不是嗎?
2. 主要照顧者與依附關係—
我在這裡寫主要照顧者,不只寫母親,是想強調從小baby出生,主要照顧者
對嬰兒心理發展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只是通常主照顧者是父母,而有些隔
代(爺奶)教養的,也有,但如我前一篇文所談的,除非照顧者穩定不變而
一致,否則父母若等國小國中才想帶回來自己顧的,也會有一些問題。
在依附理論裡,曾研究甚至實驗過,6-8個月的baby,就很會辨認依賴主照顧
者,這是他們的安全感建立時期;而主照顧者本身的氣質,會影響小孩的不
同性情。性情穩定的父母、有憂鬱症的父母、忽冷忽熱的父母、權威型的父母、
放縱不管的父母等等,會使小孩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同的變化與方向,因為這些
父母的特質,在回應小孩的需求時,就會有不同的反應;baby即使不會說話,
但他們會辨識,最後用哭、用閃、不讓你抱、不出聲、沒反應、不會笑來表示。
而從小就被形塑的互動模式,自然就會影響到未來,除非主照顧者有自我覺察
能力、自我成長後而改變,否則與小孩的不良互動關係,當然就會影響到小孩
與人的互動方式。
3. Locus of Control(我暫時翻成控制點)—
這是我目前在準備演講題目裡的內容,主題是和一個人的復原力(resilience)
有關。這一部份在談的是人的思考模式會影響一個人面對壓力、問題、困境時
的態度。
1)外部的控制點:
指凡事都歸因於外在的人事物,類似的說詞總是這樣的思維 "沒得選擇""沒有
辦法" "這總是發生在我身上" "嘗試應該會沒用的" "是XX要求我做的"
2)內部的控制點:
會把掌控力放在內在的自己身上,所以思維會是 "我不喜歡這個選擇" "我已
盡我所能去做" "我正在適應這個艱困的時刻" "我所說所做的,是出於我所想的"
1)和2)很大的差異,在於主詞不同,而這個主詞,就反映了說話者把責任放在自
己身上,還是都往外推;當把責任往外推時,相對地,就容易把自己放在一種無
助無能的受害者上,好像自己無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都是被外在人事物所
逼迫的,好多的無奈、好多的沒辦法。
雖然事實上,從來沒有人拿著槍逼你這麼做。
但是,當你無法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或選擇時,是否有一部份是因為其實內心的你,
根本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是以為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周遭的親友所講
的,就是你人生要走的方向?於是自己也從來沒有想花力氣去探索、自我瞭解,就
在人云亦云裡跟著他人的期待走,等到滿足了他人的期待想望,再發現自己不快樂,
但卻也沒有勇氣改變?於是一再地走向不歸路,在最後的最後,就只要說一句,都
是誰誰誰叫我做的,我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要求,所以不是我的錯?
請別忘了,即使要去滿足他人的要求,也都是你 "選擇" 的。
[不愛小孩、討厭小孩] 這是個人喜好,也是個人價值觀,應該被尊重,完全沒問題。
但有著這樣價值觀的成人,在從事任何可能會製造出小孩的性行為時,不是就該有所
預防措施嗎?不小心有了,也都還有下下策的墮胎,但若決定要懷胎十月生下來,不
也還是你的"選擇"嗎?等到這個選擇的果出生了,即使沒有愛,那為自己的果負基本
的責任,有何問題?為何反而開始拿當初做此選擇前的種種原因,變成了合理化自己
可以不用負責任的理由呢?若等小孩生完後,再拿[不愛小孩、沒有內建母愛不該被
批判]而混為一談,那你不是完全沒弄清楚眾人憤怒的重點,就是拿此作為撇責、不用
面對自己真正問題的理由。
還有人用意外、會犯錯來做托辭,那酒醉駕車撞死人,是否可以說是意外、不小心犯
錯,所以撞死人的這個結果就算了?有人肇事逃逸、有人會怪對方為何要過馬路、有
人會說是被灌酒的、有人會去靈堂道歉、付賠償金、有人會連被害人的妻子或小孩未
來的教育費一起負責。明知不愛小孩卻又要生的、生了又不給愛的,是以上哪種人呢?
對自己的骨肉、面對的是一個生命,有種種需求的小孩,其所需要的愛,不但無法被
給予,有些討論者還反過來否定質疑小孩需要被愛的需求。
所以,不愛小孩的自己生下小孩這件事,都有很多的不得已、都是別人的錯、甚至否
定新生命的基本需求,但請別忘了,講了一堆道理來合理化的背後,讓生命誔生的,
仍是行為人—你自己啊!
當凡事都歸因於外在時,也反映了一個人面對困境時,會習於把問題歸究於他人或環
境,這樣的心智,自然會影響一個成人的復原力,而常以無辜受害者自居。
最後我想說的是,心和腦,是不一樣的;小孩有被愛的需求,是心靈;要求小孩理解
不是每個父母都會愛小孩,你只是比較不幸,所以你的父親/母親不愛你,是腦。
腦袋瞭解在多、收集再多大道理,都無法填補心裡缺愛、需要愛的渴求或傷痛。
忽視一個人的情感需求或傷痛,而只用道理說教建議去回應,這不叫安慰,而是沒同
理心,甚至會造成對方心靈的二次傷害。
4.心理諮商:
看到幾個人對諮商有不少偏見和錯誤的認知,而我懷疑有這樣看法、甚至否定它成效
的人,自己可能也沒有被諮商過,或是遇到不適合的心理師。
諮商,絶對不是只幫你平靜心情,若只有這種功能,心理師不需要受專業的訓練、或
唸三年碩士+實習+督導+考執照,你也不用花錢找專業人士。每個人都有盲點,也
會因為原生家庭或父母的教育,而影響到你的各種面向;很多人以為去諮商就是去聽
建議,甚至以為婚姻伴侶諮商就是去聽心理師當裁判,但真正的諮商並不是如此,專
業的心理師不是審判官,也不是用自己的價值觀、世俗主流觀硬套在個案的身上。好
的諮商,是能讓你在心理師的提問中,找到你自己的答案,體驗你過去從未被好好對
待的經驗(包括被接納、被尊重、被傾聽、被瞭解);當你在諮商裡有了新的感受和
覺察體悟,你自然就會感受到自己的不同,有能力去面對處理困擾你的事。(前面有
人說要花很長時間才有效,但事實不然,我很多個案進步的速度和時間,常常超乎我
的預期,快則一週就看到變化,其他平均兩三個月就有明顯成效)
若身體都會感冒生病,心裡一定也有需要被觀照修護的時候。沒有下過泳池的人,我
講再多在游泳時的快樂或游完後的舒暢也無人能明白,只希望一些未有過諮商經驗者,
勿輕易先入為主就以偏見下評斷;台灣需要諮商的人很多,只是真正瞭解它在做什麼
的人,很少。
此系列文,就回至此。希望所有不愛小孩的男女性,在要從事可能會弄出人命的親密
行為前,能對自己和彼此的婚姻觀或期待有一定的瞭解,並請深思您們製造出的小孩,
生命的發展,就操之在您們的手裡,煩請三思再三思。
作者: blueassli (封印中)   2015-10-03 06:36:00
專業好文,大推
作者: eppie   2015-10-03 07:02:00
只要有同理心就知道凡是人都想被愛,突然想到莊子魚樂之辯了
作者: lydiahul   2015-10-03 07:03:00
專業文!推+1
作者: viva955566 (紫)   2015-10-03 07:09:00
推這篇,心理學沒學很紮實,想回也不知道該從哪裡回對控制點那段很有感觸,當初也是諮商老師幫我點出我一直被困在受害者的心態
作者: mtyc (mttttttt)   2015-10-03 07:14:00
推! 自己選擇的就請負起責任。孩子不能選擇父母,但父母有選擇的權力,別再卸責
作者: JasmineSun (身體健康最重要)   2015-10-03 07:21:00
推腦跟心~真的說得太好了!
作者: lochloeve (_嗯哼__)   2015-10-03 07:34:00
推專業!!
作者: iangkor (???)   2015-10-03 07:50:00
推,說不在意媽媽看不看病,只是在意她能不能付錢錢錢錢錢的人,真的不可思議。
作者: cheata (cheata)   2015-10-03 08:13:00
作者: elmor (兒童樂園)   2015-10-03 08:41:00
推!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5-10-03 08:51:00
m好文
作者: Alaltj (小~老虎愛跳舞)   2015-10-03 09:59:00
推這篇!
作者: aqwe (亂世小書僮)   2015-10-03 10:13:00
推一個 自己承擔後果 不要牽拖一大堆
作者: liway (lovechunming)   2015-10-03 10:26:00
推,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啊!
作者: sunnyborage (陽光琉璃苣)   2015-10-03 10:39:00
先推諮商有用!我陪一個有嚴重行為問題的孩子和他父母一起跟心理師聊過好幾次(孩子諮商時我們不會在,但結束後心理師會跟我們討論),連我自己也有被療癒的感覺,孩子和父母的行為也改變很多!但為時快一年真的不能急,有時也會進一步退兩步,但結果是進步很多的。不過623看來只想離開而已,板友罵她搞不好借力使力,讓她有理由責怪先生,更好離開這個家。另外心理師真的很了不起,有時聽接受諮商者一直鬼打牆又情緒化,我們一般人怎麼安撫、肯定、鼓勵都沒用心理師卻能找出那個點帶他走出牛角尖~
作者: pastoris (tu es ma came)   2015-10-03 11:09:00
欸...心靈平靜有那麼容易嗎?如果原po諮商對象是你,你都表明立場了要如何讓她有被接納的感受?現階段她就是把這兒當諮商啊甚至老公也是鄉民。這猤是什麼廚房容不下2個女人衣服誰洗的小問題,是會影我也希望搬出理論就能讓世界和平,但顯然的這位母親要用別的方法耶。如同你不會對病人説:你不要再憂鬱了去晒太陽!那為何要對他説:你幹麻不負責!唉,你有孩子嗎,父母要先好孩子才會好。只是一時氣憤的網友根本不需眾人打成這般還不删文堅持立場的。
作者: yylane (蔡小豬的媽)   2015-10-03 12:39:00
推這篇專業好文,因為父母無法提供愛而反過來質疑孩子不需要愛的理論看了真的很傻眼
作者: LilacSnow (販劍 製杖 持盾)   2015-10-03 13:09:00
不是孩子不需要愛,而是這個「愛」不是一定只有「母愛」。就算是母愛,也可以由別的非生母的人給予。生母的愛沒有那麼不可取代。
作者: LagunaSuites (Tree lined highland)   2015-10-03 14:47:00
專業推
作者: ALENDA   2015-10-03 15:26:00
推專業!除非孩子根本不知道有生母存在不然怎麼有辦法不期待被愛
作者: ivan0928 (夜思)   2015-10-03 15:40:00
推。要認清自己在推卸責任。
作者: lovelysue (你卻越來越遠)   2015-10-03 16:15:00
正常情況下 有誰喜歡媽媽討厭自己?反正我有爸爺奶等疼父母就是角色這麼特殊的存在 更何況不少孩子明明被傷害甚至虐待 還是期待父母愛他 恨跟愛是ㄧ起的
作者: peach5210 (桃金火月蛋)   2015-10-03 16:39:00
推好文
作者: milanookimo (王大元)   2015-10-03 17:29:00
看不懂!
作者: drama (林月如)   2015-10-03 19:37:00
我覺得這一串到後來,已經忽略了所謂的主要照顧者,而不斷去要求一個[母親]角色,人都有基本需求需要被滿足,欠缺的部分有可能造成某些發展的不平衡,但這串討論到後來的情緒性發言快演變成追打女巫了而我個人認為,欠缺的那部分並不是完全不能找到替代品的
作者: keyguy (kkiu)   2015-10-03 19:46:00
他們兩個一起去諮商了,這是好的開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