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討個說法嗎?
其實從他的職業上來說我認為其實是很值得體諒的,
換做我,有放假看得到人就好了,
這份工作並不是今天出門就一定回得來的職業(這裡指的不是加班),
那種出生入死的職業沒做過真的很難體會他們為什麼平時想多行樂,
很多就是一個過一天算一天的概念,遙想我外婆,就是一個農夫,
罹癌之後那些治療讓他根本不能出門玩,臨終前的那些話語:我有好多地方還沒去。
就這樣走了,一種聽了讓人心酸的遺憾,
多數人可以預期今天平安出門就是可以平安回家,
那是建立在很多這些有今天未必有明天的人的付出,
所以他總想把握一些時間去和朋友聚聚,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畢竟有些朋友也和他一樣,今天見了以後都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
所以可以過著可以預期的未來生活其實是很值得珍惜的。
再說說那消防衣沒穿過你不知道穿那跑起來多累人,
光是裝備30~40公斤穿在身上那悶不透氣的感覺,
我當兵的時候消防演練過一次,這樣的勞動模式,
他回家之後會想划手機休息,其實我也是可以體諒,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自己付出了多少,倒不如去想:別人其實付出了很多。
或者想這樣個付出事實為的是自己愛的人,去斤斤計較誰付出了多少?
這不是苦了自己嗎?如果你付出的比較多你會想都是別人虧欠你的,
別人付出的比較多你會想,差不多而已,這不是算的越仔細越傷感情而已嗎?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看見自己的辛苦,卻很難看見別人的付出,
也很難去了解別人這樣的付出是佔他能付出的多少,
就像是一個富翁捐獻了100萬,但是他身價上千億,
和一個窮人捐獻了10萬,但是他只有手頭上幾百萬,你能說窮人付出的少了?
轉念其實多數的時候是偏見,偏見那些好的一面,忽視那些不好的看法。
最後別再看自己付出了多少,去看看小孩的笑容,和每天都可以幸運回來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