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jooyy520 (弓長)》之銘言:
: 有點猶豫要po媽寶板還是婚姻板,
: 但想想覺得應該是婚姻板範疇,
: 因為是寶寶出生某些程度影響了我與先生的關係。
: 最主要是想問:
: 怎麼讓你的配偶變成你想像中的好爸爸/好媽媽?
: 如果你的配偶努力過後不是你想像中的好爸爸/好媽媽,該如何調適心情?
: 其實應該也可以代換成
: 如果你的配偶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該如何調適心情?
其實會有這樣的問題產生,就表示在發生這些事情之前,
你對於所謂的「好爸爸/好媽媽」有一個既定的概念,
你依據這個概念塑造了一個「範本、模型」,
接著希望你身邊的伴侶能夠符合這個模型。
當他不符合的時候,你難以接受他不是你理想中的模型的樣子,
你對他「真實的樣子」與「你期望的樣子」之間的落差感到不滿意、感到抗拒。
然後才會產生了到底是要想辦法讓他符合你的模型?
還是要接受他無法符合模型,改為調適你自己的心情?這樣的問題。
來看看上面那一段的第二行:
『對於所謂的「好爸爸/好媽媽」有一個既定的概念』
我們通常忙著處理很後面的事情(改變對方、改變自己的心情),
而很少去回溯事情的源頭,審視這些概念、信念,是從何而來,
它是事實嗎?它是準則嗎?它真的正確嗎?它確定是有益的嗎?
為何我們這麼堅持努力的要保有這樣的信念、甚至期望外在環境能符合它呢?
如果有辦法認真檢視,會發現很多信念其實是建立在很不堅實的沙地上,
而不是建立在「事實」之上。
每天,我們的生活中來去很多人,發生很多事,
這些人、這些事最初完全都是中性的。
是我們的頭腦非常忙碌、非常快速的,一發生事情,立刻就貼上了標籤:
「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我喜歡/那個不喜歡,這樣對/那樣不應該....」
然後我們再迅速地根據這些我們貼上的標籤來對人事物做出反應,
喜歡的我就笑、不喜歡我就臭臉;支持的我就推、反對的我就噓;
對的我就滿意、不對的我就要他改...etc
改得了的我就高興、他不改變我就挫折生氣......
如此一再的反覆攪動下去。
通常這種攪動很少向上提升,而常常是向下沉淪。
(看看我們的生活是愈過愈快樂、還是愈過愈緊繃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