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d123 (colin)》之銘言:
: 大哥老婆生第一胎時,我母親叫我們要包3600給我大哥
: 最近,我大嫂生第二胎了,母親又叫我們要包紅包給大哥
: 我老婆說話了
: 當初我們生了三個小孩,大哥都沒有包紅包,也沒有送任何東西
: 雖然當時他還沒結婚
: 我大哥生第一胎時,包了3600也夠意思了
: 生第二胎不要再包了
: 我不給大哥紅包,母親超會念....
: 加上,最近母親摔斷腿,請看護很燒錢
: 一天就要2200
: 之前,住院開刀,也花了快10萬
: 大部分的錢都是我先墊的...
: 不太想花這筆錢
: 只是想請問一下,家裡兄弟有人生小孩
: 有送紅包的禮數嗎??
我看這篇的邏輯覺得有一點很奇怪
因為根本就不是禮數的問題
要說小孩出生要不要包紅包, 有的人會包
一是喜氣, 二是給予新生家庭一些資助
但禮數這東西就是每家每家不一樣, 所以有人家裡沒包也很正常
但重點來了, 如果你家有這禮數
當初你們生三個小孩, 應該紅包拿不完
可是現實是你生小孩沒紅包, 你大哥就有
而且你大哥也不是屬於需要資助的家庭
擺明雙重標準
從文中與推文回覆也可看出
你在意的根本不是這三千六
每天請看護就噴2200了, 根本不差這一次性的3600
你不爽與傷心的就是媽媽擺明偏心大哥
這篇是要提供一個觀點
可能媽媽是因為這樣所以偏心大哥
你可以觀察比對看看
其實這一點也是我很最近才有點驚訝的發現的
老一輩的家庭經濟概念可能跟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已經習慣現代小家庭, 大家去企業上班賺薪水的社會型態
財務自理, 自己賺取與管理自己小家庭的金錢是現代的常識
但是若我們看看以前的社會, 以農業、大家庭為主的社會
社會上的戰鬥單位不是企業, 而是一個一個大家庭
大家可以觀察到, 我們現代很多大企業都還是所謂家庭企業
因為公司這種概念就是近代才流行的, 以前都是靠大家庭的結構在維繫人力
在大家庭裡, 當家的就是CEO, 每個家族成員就是員工
現代企業中, 員工賺到的錢, 都是先進公司, 公司才會發給你薪水
這個大家庭的結構也是一樣的, 你出去種的米, 也是先全部收到家裡, 再分給大家吃
經營商行的家族也一樣, 商行的收入全進家裡, 再重分配, 而統酬的就是家長
這樣的結構與觀念, 在進入現代社會後, 還是有部分維持的
像我媽就有說, 她剛出去工作時, 我外公就有試圖要她把薪水全數繳回家
我聽了也覺得誇張到不行, 但的確很多老一輩表示, 以前真的就是這樣
抱持這些觀念的人, 不一定了解這些脈絡, 就只是覺得以前他的家長這樣做, 他也可以
其實照這樣看來, 孝親費這種文化, 也許也是這種脈絡留下的痕跡
而在這樣的傳統父權家庭結構所遺留的觀念中
你父母可能會覺得跟你伸手要錢, 一點問題也沒有
你的收入本來就是屬於家族的
而你大哥是這個家族未來的CEO, 家裡的資源儘量流給他
這對他們來說可能再正常不過
他們可能不曾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 但留下來的思維習慣就是這樣
以前這些事情, 更誇張的都有
像我老婆的家族, 她曾祖父的財產, 包括他所有兒女拚來的土地等等
全都登記在大兒子(她大伯公)的名下
照本來的家庭結構, 應是大伯公未來要照顧家族所有的人
而若照社會變遷的脈絡, 這些財產應該要與兄弟去平分
結果曾祖父死後, 大伯公家族的人翻臉不認帳, 全部私吞, 法律上也動不了他們
所以其他兄弟家都變窮了, 一生的努力全都被坑, 只有大伯公他們那一家超有錢
所以我建議你兩件事
第一個, 以後更讓你「切心」的事應該還會繼續發生
盡量不要有太多情緒, 老人家腦袋的孔固力已經硬化很久了
他們不是不愛你, 就是思維的習慣很難改過來, 造成偏心的做法
第二個是, 開始注意一下他們對遺產的分配, 尤其若是你大哥跟你感情沒有很好的話...
有很多法律上的權益與做法要早一點多了解
才知道什麼時機做哪些法律動作, 才能最保障你們的權益又避免傷和氣
尤其很多老人家很忌誨子孫爭遺產, 怎樣可以用最少的爭議保障權益, 要先有戰略
也許有人覺得爭遺產這件事在道德上讓人不太舒服
但其實很多兄弟姊妹後來撕破臉對簿公堂
是因為父母把其他兒女給家庭的資源, 也當作家族的財產給他偏心的那個
這點還是要盡量避免
如果父母對遺產的分配也是偏心大哥的話
真的也是要思考一下自己對家庭資源的抑注要控制在什麼程度, 心裡才覺得公平
不然以後出狀況撕破臉, 這累積的不滿能量是會大到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