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年底假期竟然把時間花在回這文上
我在美國北加,為了工作過來,後來結婚生根於此
在這裏遇到不同世代的移民,必須說新生一代的移民真的是幸福很多的
原因無他,因為再怎麼嫌棄,台灣過去二三十年經濟穩定教育品質都不錯
因此新一代移民來此時,多半和過去那些是不得不的移民在各方面都寬裕許多
更不少一來就有好工作好資本,甚至比當地原居民優渥的。
和上一代甚至是上上一代移民聊天時 更有感受也因此敬佩他們的堅強
阿姨A, 70歲,退休護士,當年護專畢業幾年後申請赴美,當年英文應付專業可以
但也是告訴我當年是熬了不知多久,才克服自己值大夜班接電話的恐懼(英文不夠好
但做這種事又人命關天,錯了就完了).熬了這麼多年,把小孩拉拔長大,現在退休都
悠閒當祖母了。
阿姨B, 7x歲,一口流利美式英語,初次見面時,我以為那是他的母語。
聊一聊阿姨開始問我會不會講廣東話,(同行朋友之一是香港移民),我說不大會
阿姨繼續問我那會講日文嗎 (同行朋友之一是日本第二代),我說一點點
阿姨突然用一口標準的中文問我會說中文嗎? 我嚇到了,後來聊了很久。
阿姨B 是中國人,小時候和父母在日本生活,戰爭爆發後逃回中國,還得假裝自己不會日文
又逃到香港一段時間,直到移民美國,結婚生子。
來到美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家人也沒有什麼二十萬可以給。
他的人生每一段每一個地方,他都是努力融入想留下來,許多的“不得不”,造就了後來
各種語言都流利,獨立堅強的他。(見面那時她的老伴剛過世一年,她獨居在離兒子一段
路程的房子裡,整個院落收拾的清潔雅緻)
和阿姨們比起來,我幸運很多
首先我並沒有不得不過來, 怎麼辛苦也沒有他們當年的百分之一
等到要出來的時候 有工作有積蓄有relocation package 心理上也都準備好了
能到這樣,要感謝也是台灣
要不是台灣優質又便宜的公立教育,那麼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儕
要不是台灣給我工作舞台,給我與國際大廠合作的經驗
更要不是在台灣家人朋友給我的支持 太多太多
能有機會出來試試看闖闖,我感謝台灣都來不及
更希望有機會自己更強了 可以回去貢獻
當年申請L簽證,在AIT面試時,簽證官問我是否留美讀書過
我說:沒有
簽證官問我:為什麼?
肚子很餓的我直接說:因為不是美國才有好學校,其他地方也有。
(簽證官很有風度的蓋章了)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問題 當然台灣也有
直到你融入了當地 粉紅泡泡破了才會一一浮現
高失業率 槍枝管制 老齡化 排外主義
年輕人往往畢業就背了學貸
再加上沒有家族後援
許多事得努力自己解決
另外
海外婚姻大不易
在台灣會發生的問題 在海外也會發生
網友計算的生活費和工作發展
在台灣生活一樣是柴米油鹽,國外也一樣,不同的是花得更快更要認清現實就是
等到你生小孩 得頭痛一堆健康保險醫療效率甚至公立教育學校霸凌的問題時
說不定才會發現台灣真好。
當年的阿姨A B也熬過那些辛苦的過程
且當年連電話電報都沒得打 難過了也沒有PTT可以上來取暖討拍
(或可以說,就是因為沒有那麼容易能找到管道取暖討拍,讓他們更專注解決那時的辛苦
當下的問題,這才是他們後來變得那麼強大的原因吧)
婆婆說你如何,與你期望的差距甚大
除了你暗示的婆婆自身問題之外,你的期望是否實際呢?
與其期望婆婆喜歡你,先生繼續扛你的費用直到你找到喜歡的工作
是不是先嘗試好好生活工作,撿起在當地存活的大小技能(開車,融入當地社群)
往前看,多和積極融入當地的朋友接觸,討拍取暖對你實際狀況沒有幫助
日子還是你在過的,想想看你們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想要的生活。
把需要達到的目標具體列下,且你需要做的努力,你們一起要做的努力,一步一步往前走。
或許這麼做以後,婆婆說你什麼也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