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inaykon (vinaykon)》之銘言:
: 本來我也覺得結婚是兩個人的事 ,簡單辦理自己負責,覺得爸媽的古禮太麻煩 …直到現
: 在生了女兒,才瞭解到爸媽的心情.要求聘金絕對不是賣女兒、一個女兒養大要多少錢啊
: …36萬、60萬就要把人家買走你是不是太自大了?那可是我從小捧著的寶貝欸
: 補充:
: 1、我有女兒 ,還有2個兒子 ,以後也要娶媳婦的
這位媽媽,
我想你也很寶貝你的兒子吧?那將來他們結婚時,你也會要求聘金嗎?
如果不會,
我完全不懂你為何會有這種差別對待。
男女的確天生不同,
但男女在統計上於人生道路上的歧異,多為家教和社會造成。
我小時就是問題兒童。
高中時遇到一個風格與我不符的物理老師,
當我在講桌前問完他問題後,他突然罵我一句:
「死孩子!」
不只我嚇一跳,
其他圍在旁邊的男同學紛紛面面相覷,不知這罵點從何而來。
後來我知道:
他覺得我的問題全是小家碧玉、鑽牛角尖,缺乏宏觀。
因為老師不喜歡我的問題,
我後來都改問同學。
同學不像物理老師,有幾位對我的問題都鑽研再三、興致盎然,
其中一位男同學還在我的生日卡片上留言:
「為什麼你的問題總是那麼神奇呢?」
被我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讚美之一。
(P.S. 我們班是出了好幾位競賽選手和奧林匹亞國手的班級。)
(P.S. 我們班也在學校比賽中拿下男籃第一、女排第二、英語話劇獎。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班上下屆的數理資優班都沒有這樣,我只在漫畫裡看過這種人。XD
籃球強OK,但拿第一真的不容易,
尤其還得遇到醉心於科學競賽的資優班導師願意放手讓我們衝運動競賽。XDD)
我在學科和工作上的成就很好,
被那位物理老師稱為「他這輩子教過資質最好的女學生」。
這句話他不知對多少人講過,
以致我今日還會聽到其他前輩轉述。
是的,這位物理老師其實很疼我(但就嘴賤XD)。
後來我在國外求學、遭逢喪母變故時,
他還打了越洋電話陪我聊很久。
回到主題,
「問同學、不問大人」的習慣延續到大學,
以致我最後一年向教授探口風尋求推薦信時,
其中一位課堂教授問我:
「你一直拿第一名,但從來不問問題,對吧?」
……當下我整個情緒上來,心裡哀怨道:
拜託~我問了多少問題啊~
從小到大我就是「問題」纏身的體質啊!
是誰斷了我向大人求救這條路的?
就是大人啊。
更精確的說:是大人的偏見。
對,我承認男女思路有統計上的差異,
但並非「思路像男生」的女生才有機會成為優異的科學家。
女生著眼於科學的角度可以不同,
但仍有機會是通向頂尖的路。
家長教育男孩女孩,不該有偏見。
我不反對家長將手上現有的資源提供給孩子,只要孩子不排斥,
因為這種不假外求的資源給起來最方便、能時刻薰陶。
像我媽愛文學,從小就教我詩詞,
母女倆甚至有吟詩作對的習慣,只差沒像古人般玩酒令。
她不能教我物理化學,但那又怎樣呢?
我的路並沒有被限制,反而很廣,
我現在幾乎在各個領域都很活躍。
(P.S. 但我媽數學幾何很強,我國中數學是她教的。
而她是即時自修的,
因為她其實只有高職畢業而已,小時候沒有認真讀過數學。)
可當我大學時被親戚詢問讀哪一科系時,
一位大嬸疼惜的握著我的手對我說:
「天啊,女孩子怎麼會選物理?
你將來怎麼拚得過那些男生啊~」
我聽過太多這種質疑了,當時於是呈現放棄狀態,只好答:
「沒辦法,我只有物理讀得懂,其他都看不懂。」
(心裡則想著:
才怪,我每科都很強~XD
也沒告訴她我當時拿著李遠哲獎學金。)
(雖然李遠哲是化學人,但他們也有栽培物理孩子。)
從小到大,
我已經是大人可見的「優秀」了,也有一個開明的媽媽,
但我仍然得遭受這麼多衝撞,
才能在「大人覺得不適合我」的路上好好走下去。
對於成績好的女生,
很多大人覺得:這樣的女生是在他們嬌慣保護下誕生的,
讓這種女生能心無旁鶩的好好讀書,全才發展。
——關鍵字是「全才」,
因為女生天生不如男生聰明,只能靠努力,
每個科目都得努力去記,才有機會跟男生競爭。
但男生不必,因為男生天生很聰明,
只有男生才有資格「偏才」。
——不對。
我要說:女生就算全才,那也是女生自己的本事,如果你要從男女天生差異來看的話。
那不是因為她很弱、須被你保護才能發展的技能,
而是她天生就這麼強。
而且「全才」、「跨領域」有助於領導理工研究,絕非無用。
回到「婚聘」,
所以,請告訴我,為何女兒結婚須要求聘金,但兒子不必?
因為女兒太弱、需要被好好保護(也花了你半生的財力心力去保護),
才需要用金額來提醒婆家這件事?
說真的,如果女兒將來被視作物質資產,
真的是家教一手造就的;
不是結婚那個當下而已,
而是從小父母對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