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重慶七大鬧鬼地
重慶酆都歷來有『陰曹地府』、『鬼國京都』之名,民間傳言漢朝方士陰長生、
王方平在此修煉成仙,後人附會『陰、王』成『陰王』,酆都也就訛傳成『陰都
』,而且聞名天下。當然這裡所流傳的鬼故事就相當多了。
根據博報網報導,這年舊歷7月剛入夜,家住酆都的72歲的陳世文老人就勸誡孫子
盡量少出門。『七月半,鬼亂串, 這是祖宗傳下來不成文的規矩,現在這個時候
鬼門開,就像陰間的春節一樣。』陳世文咕噥著。他聽以前的老人說,『在酆都老
城,不管多高品級的大官上山進香,八抬大轎也進不了名山門。文官下轎, 武官
下馬,百年之後,還都得歸閻羅天子管。』
早已從縣農業局退休的陳世文被揉碎的記憶裡還有一只青花瓷碗。過去,從這個時
辰算起,『鬼城』巷陌中的攤位,都會擺上這只盛滿清水的青花碗。以前在酆都流
傳『上午人趕場,下午鬼趕場』,有人購買雜貨的時候,商鋪老板會把幾枚銅錢放
進碗裡,下沉 的就是人間流通的銅板。而浮在水面上的, 就是新死的冤鬼用紙錢
來人間買賣,這樣的生意,卻是萬萬做不得的。
酆都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原本就是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鬼文化發達,早已深入
當地每個人的生活中。因此在當地民間也流傳著各種各樣的靈異傳聞。大概20年前
,一開夜班出租的老兄,從酆都鎮江回酆都老縣城。距離估計有7公里,中間是要
過火葬場。在火葬場大門出來到主路交叉路口,當時的時間是晚上3點多,見一美
女招車,美女身穿一白色連衣裙,腳穿白色網織鞋,要到人民醫院。
在行駛的過程中,司機還一個勁的開玩笑,畢竟深更半夜有美女搭車,應該是心情
還是很好的,但是那個美女始終不發一言,司機在掛擋的時候無意碰到美女的手背
, 感覺是冰涼的,當時還在想,是 不是衣服穿少了的緣故,因為當時的故事沒有
聯想到鬼。最後是平安的送到 人民醫院旁的王廟拐。當時那裡由於是老城市,路
燈不多,加上是晚上,有些昏暗。
早上交車了一直到下午,那個老兄起來吃飯,清點昨天一天收入,怎麼算都差10元
,但發現放錢的那個口袋有些黑色的紙灰,就是燒紙錢的那種,百思不得其解,也
沒有當一回事。這個事情他也沒有放在心上,可是過了好幾天,幾個出租司機在晚
上收車喝酒的時候,一個司機說,前幾天遇到了鬼,說拉了一個穿白衣服的女人,
回來發現錢是燒過的紙灰。
當時,這個睡覺才想起前幾天在他身上發生的故事,故事情節和那個同行講的是一
模一樣。當是就嚇呆了,於是就回憶起其中幾個不合情理的細節。第一是晚上上車
的地方,是火葬場旁邊,也是去火葬場唯一的路口,到的地方,是人民醫院,那裡
是人民醫院的太平間;第二是那個時候是10月了,大家都穿2件衣服了,為什麼那個
女的還穿裙子;第三則是那個女的手是冰涼的,臉上沒有血色,也不說一句話;最
後是為什麼帶過幾個都收了真錢,第2天都變成紙灰。
這個故事於是就在酆都鬧開了,本來酆都就是個鬼城,於是越傳越邪,直到後面整
個計程車到知道,晚上搭客的時候準備個水瓶,上一個人用水檢驗下。而如今呢,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關於酆都的『鬼』,到底屬於封建糟粕還是傳統文化的一部
分,人們爭論不休。1989年開始從事鬼臉瓢畫創作的雷雨風老人,其獨特的藝術創
作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稱號。那些消逝的『鬼城』生活,成為
他藝術創作無盡的源泉。
『當年,酆都城池內88座老廟我一個一個都數得出名字,還有上山路上幾十道牌坊
,但是現在都沒了。虔誠的香客上山,逢廟必拜,要拜上半個月才能到名山頂部的
二仙。』他用青黑色筆調勾勒出記憶中的那座城池與山——『12歲,我還是個孩子
,家住在城隍廟附近,每逢廟會,大 人會叫我端上3根凳子,上面放著米花糖、饅
頭等送給遠方香客的食物,表示結下3份善緣。』
『酆都民風民俗中很大部分是勸人向善,雖然帶有些迷信色彩,但總的說來,它是
在文化意義上倡導一種積極的處世原則,並且強調來自陰 間的他律對陽間的規範。
但如何揚棄「鬼城文化」,把兩千年來形成的民風民俗融入到當代旅遊之中,至今
尚未有更好的操作思路。』酆都縣作協主席孫江月說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gozf0I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