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的文讓我想起一些小時候聽過的傳言,
這個故事已經不知道傳了幾代、過了幾手。
對我們家的小孩來說,就是屬於鄉野奇譚那種等級。
颱風天是聽故事的好日子,居住在颱風習慣登陸的地方,
電線地下化之前,每次颱風來,大家都習以為常地等著停水停電。
有幾則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運氣好碰上大人們有閒情逸致說故事的泡麵颱風夜。
********
阿水抱著滔金夢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留下阿水嬸獨自扶養年幼的孩子。
阿水嬸的公婆早逝,娘家的爸媽也不讓她帶著孩子回家住。
他們說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會帶著倒楣回來。
總是逢年過節吃過飯,就匆匆地把阿水嬸趕回家了。
她就這樣一個人帶著小小的阿榮,踏遍鄰近的的佃農與地主家,到處打雜工。
有人繪聲繪影地說阿水挖到金子包小三,叫阿水嬸去討公道。
阿水嬸總是淡淡笑了一下,又埋頭繼續工作。
金瓜石對宜蘭來說,又不是爾爾之距。
丈夫是不是謠傳的那樣,對她來說不如眼前重要。
「人不回來,沒有用,想回來,就會回來了。」她說。
孤兒寡母的辛苦看在許多人眼裡,就有人勸阿水嬸找個男人依靠,
就是偏房也無所謂,至少有個安穩。
阿水嬸一直都沒有答應。
一年一年過去,阿水嬸老了,沒力氣幫著農忙,就換阿榮去。
阿榮很勤快,接了工作總無二話,都能如期完成,
因此總是差事排著等他,而非他四處辛苦謀求。
大家說阿水嬸終於熬過來了。
娶妻這件事情,阿水嬸有私心,如果阿榮可以少辛苦幾年,入贅也不是問題。
只是阿榮心有所屬。
阿榮有幾個固定委任各種農雜工作的地主,招弟是其中一個佃戶的女兒。
雖然招弟不孚眾望地幫家裡招來了男丁,農忙雜工卻也沒有少過。
兩個人幾次交談投緣,漸漸地越走越近。
阿水嬸雖然不滿意,招弟卻像阿榮那般,勤快又有禮。
雖然還是得辛苦,招弟要是能好好持家,那也好。阿水嬸心想。
婚事在窮貧的兩戶人家裡,只是一群紅咚咚的人,吃著紅咚咚的兩桌飯菜。
阿榮很清楚年輕力壯的身體,總有暮遲窘境,一直到處打雜不是辦法。
有著父親的前車之鑑,阿榮也不敢踏上滔金路。
一日,招弟歡喜地帶回好消息。
一個地主的女眷願意教她裁縫,對方以照顧幼小的孩子當做交換,只要晨起暮歸。
修補衣服啊。
那時願意拿錢交換技藝的,大多是比較富有的人家,難說會否有其他好事。
招弟每天往來地主家的日子,一眨眼三個月。
這段時間,好事竟然連莊。先是有人委託阿榮跑腿送東西,來來回回轉了一筆。
接著地方上有名的總舖師,無意中摔了一跤,好幾個月得不良於行。
有人問阿榮,要不要跟師傅學辦桌?
阿榮滿口稱好,能學個技藝,就能不愁溫飽。
日子,好像很美好。
某日,招弟回家晚了。
她低著頭,一跛一跛地走進家門,灰暗的燭光遮不住渾身傷。
面對阿水嬸的關心。
摔跤了,她說。
阿榮一直等到阿水嬸就寢了,才拿乾淨的毛巾,擦拭她臉上可疑的痕跡。
地主家的孩子想謀取政府要職,地主開始跟日本人打交道。
其中一位日本警官無意中看上招弟,已經明講暗示好幾次。
地主甚至對招弟開出價錢,要招弟成全。
這日,招弟說自己身體不適,早早離開地主家。
那個看上眼的日本人一路尾隨她,語言不通加上心懷不軌,
一個急著對方就範,一個拼了命要逃跑,雙方最後一陣扭打。
從小就幫著農收的招弟,雖然力氣不小,但是比上職業軍警,哪裡是對手。
還好,有人拉著板車路過,招弟趁機搭上板車回家。
過沒幾天,一大群日本警察跟著地主早早到阿水嬸家守著,用意再明顯也不過。
人多勢眾,對上勢單力薄,招弟選擇在阿水嬸懷疑的眼神下,跟著日本警察離開。
當天晚上,阿榮也消失了。
第二天,招弟被人發現昏倒在家門口。
悠悠轉醒之後,什麼也說不出話來,就直問阿榮的下落。
傍晚,阿榮被發現在村外大水溝裡。
阿水嬸這時早已忘記過去一家三口的美好時光,
拼了老命,哭天嗆地的說一定是招弟剋夫。
面對阿水嬸的指控,招弟只有眼淚。
阿榮的身後,地主家女眷私下幫了招弟不少,
卻更因如此,阿水嬸將阿榮的離開全數怪在招弟不知檢點上。
一口薄棺,裝下阿榮的一輩子。
招弟夜不成眠,想不到未來該怎麼過,就想了結自己。
這時候,門外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好心人家,方不方便賞口飯吃?」
時間早已經過了晚膳,來者又是一名男子。
招弟不願有更多是非,她叫醒阿水嬸後,就躲進房間。
這名男子自稱姓王,受故人所託尋人。
剛好路過這個村子,想找地方落腳。
心情不好的阿水嬸,根本不想幫他的忙,隨口說了幾個地方就要他走。
這時王先生才緩緩地說,從村子口就能看到阿水嬸的屋頂上有股不尋常的氣息。
阿水嬸一聽,也不管對方什麼來歷,立刻將阿榮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說了一堆。
「你想報仇嗎?」王先生問。
對阿水嬸來說,招弟一定是密謀了日本人,害死親夫,才好攀龍附鳳地改嫁。
「我不認為想害死親夫的人會守在棺材旁邊,打算上吊。」王先生淡淡地說。
王先生才說完,阿水嬸就看見棺材旁不尋常的繩子。
王先生看著阿榮的棺材,嘆口氣說。
「我有個方法,可以報仇,不過凡事都有代價,妳願意嗎?」
………… (待續)
******
講到這裡,我們幾個小孩已經認為這位王先生來頭不小....
不然莫名奇妙闖人家喪家,在那個年代不是很忌諱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