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這個詞彙,大概是半年前吧,依然是在茶桌上。
記得那天的茶很苦澀,音樂沒有歌聲,是純粹的旋律,只是不清脆,也不高昂,反而有有一
點懸疑的味道。
也許是因為氣氛,友人開了一個話題。
「籃仔姑,聽過嗎?」
說是在台灣,只有鹿港有的習俗
我開始到處問長輩,卻沒有人聽過。
竟然沒有人聽過,那究竟是多久前的東西?
那個,是一個已經完全斷掉的習俗。
是的,是習俗,並不是傳說。
直到前一陣子,在與鄰居一對老夫婦閒聊那洋樓門面的水泥雕字。
那老夫婦剛好認識一個老雕字師傅,過去曾經請他來修過門面雕字,但那也是民國72年的事
了,我都還沒出生。
據說,那是現在幾乎斷了的工藝,現在若還有,那做法也與以前大不相同,那個老師傅,今
年已經九十多歲,早就退休了。
現在的招牌都要花俏、夠吸引人,於是那種樸實的水泥雕字就漸漸被淘汰。
所以他退休前,其實就沒做那門面的水泥雕字了,而是轉去做墓碑的雕字,許多師傅都是跟
他一樣的選擇。
跑去做墓碑就更不可能回來了,就算有人家門面想再做那雕字,也不好去請個做墓碑的人來
做,那就是哪裡怪怪的。
於是,這門工藝只好走向斷種。
閒談時談到那老師傅的妻子,說當年,她是會在中秋主持籃仔姑儀式的。
那個神秘的,現在鹿港已罕有人知的古老習俗。
我找到有人知道的了。
那是過去鹿港,一個稍微有些邪性的,屬於孩子們的,在中秋節才會玩的「遊戲」。
當時的中秋節還不盛行烤肉,當年的鹿港人,在中秋節的夜晚,女孩就玩「關籃仔姑」,男
孩就玩「關掃帚神」。
這兩個活動其實像極了碟仙,是一種請靈的遊戲。
整個鎮的人一起請靈,這是一種多瘋狂的事?
籃仔姑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籃仔姑是個父母早逝的小女孩,自小與長兄相依為命。
只是那長兄成家後,妻子不喜歡籃仔姑,她用盡各種法子凌虐年幼的籃仔姑,甚至不讓她進
家門睡覺,夜晚她只好躲在豬圈避寒,只是年幼的她終是熬不過,結束了短暫的人生。
後來鹿港未出嫁的女孩就會在中秋夜玩起「關籃仔姑」,用一個新婦仔籃,用一個小娃娃,
再用一條帕子繫在籃子把手上,籃內則擺著各式的胭脂、花粉、玩具等供品,然後由一名少
女點上香,從豬圈迎請籃仔姑的降臨。
之後將香插在籃子上,由兩名女孩坐在籃子旁,眼矇黑布,雙手扶籃,周圍的其他人齊唱:
「籃仔姑,籃仔姨,牽花枝,少年時,現時也未嫁,今年姑仔才三歲。三歲姑,來坐土,四
歲姊,來坐椅。坐椅聽,講分明,分阮聽,清茶清果子。食檳榔,黑嘴齒,檳榔心,荖葉藤
,好吃不分因,分阮三姑娘仔正是親。親佬親,親荳藤,荳藤白波波,小路通奈何,奈何好
景緻;也有花,也有粉,也有胭脂點嘴唇,白衫黑領罩,烏金罩萬字,萬字罩手牌,緊緊催
,緊緊到。行到癮龜橋,腳也搖,手也搖,行到六角庄,腳也酸,手也酸;行到花園花就香
,行到酒店面就紅。豬稠公、掃帚婆,帶阮三姑娘仔來 迌。」
唱著唱著籃仔姑就上身了,接著就能開始問事,問一些少女心事。
期間萬不可喊「嫂子來了」,那是禁忌,籃仔姑因嫂子而死,祂怕、祂恨,喊了會發生什麼
事,不可預料。
另一頭男孩子玩的「關掃帚神」就可愛得多了,男孩子們抓著掃帚,請掃帚神上身,然後就
開始點著頭掃地去去了。
不把地掃得乾乾淨淨都不停的。
而這兩個習俗為什麼從鹿港消失,有許多說法。
也許是因為終是有點邪性的遊戲,一些父母不讓孩子碰,玩的人變少,久了就被遺忘了。
也有人說,後來流行烤肉,烤肉比請神靈香多了、好吃多了,誰還要玩?
而有少數一兩個長輩說,是當年發生了一些事,所以才沒有人再玩的...
至於什麼事,我沒有打聽出來,畢竟知道且玩過當年籃仔姑的人,年紀都很大了,許多人也
不在了,剩下的還在世的不多,也記不清、講不明了。
註:籃仔姑在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習俗,但故事與儀式稍有不同,唱的歌謠也不同,但鹿港的
應該是我記下的這個版本,至於曲調怎麼唱,現在找到的好像是後來再編的版本,跟當初有
些不同,原版的應該是已經失傳,問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