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唯有醫療在地化 金門才能擺脫宿命

作者: axzsJJJJ (中軸J)   2017-12-21 22:49:08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955-1/201712170031-1.aspx
唯有醫療在地化 金門才能擺脫宿命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7日電)
金門常住人口約6萬,達不到醫療經濟規模,中央投注有限,加上民眾信心不足,
始終處於困境中;金門縣衛生局說,除醫療人員在地化,民眾也要在地醫療,才能擺脫離
島宿命。
金門縣衛生局長王漢志表示,醫療是中央政府的責任,是國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
承諾,但中央對地方醫療使出的力道向來不足以應付地方所需。
以金門縣醫療專機為例,需用經費新台幣1.4億元,其中5634萬元屬於離島建設基
金,中央公務預算2561萬元,等於中央只負擔了1/7。
不過,縣府和金門醫院還是感謝中央提升金門醫院醫療設備,例如2年前成立心臟
血管照護中心;但能執行這項技術的醫師人力不足,無法全天候提供服務,尤其像心肌梗
塞等急重症,必須有堅強的團隊做後盾,這就是金門醫院的缺乏。
醫療必須有經濟規模,只要人口低於20萬幾乎就是難逃困境。王漢志直言,金門民
眾想要的是大賣場式的醫學中心,但是以金門現有的人口數和相關法規限制,現在能做的
只能像統一那樣小規模的超商。
王漢志指出,任何市場都需要經濟支持,現在金醫有48名在地醫師,加上從台灣支
援的醫師,人數在63人上下,但醫療量不夠。醫院不賺錢,醫生不會來;來了沒有成就感
,也留不住。這是離島的痛處。
一位執業醫師說,「這是政治問題,不是醫療問題」;每逢選舉,「唱衰金門醫療
」成了爭取選票萬靈丹,因為,改革永遠是「最好」的政見。
現行醫療後送飛機是由台灣飛來金門,再載送病患到台灣;金門醫療專機預定107
年7月進駐,有醫師認為在經費充裕的情況下,的確可考慮留下來,但並非優先選項。醫
療專機固然可以搶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但衛生局數據指出,後送案例70、80%沒有當下的
性命危險,一年中真的需要啟動的次數真的很少。
如果花1億元救幾個不一定救得活的個案,跟花同樣的經費讓醫師在地救治更多的
人,醫療專機進駐與否,答案不言可喻。
金門健康健檢中心執行長郭彥良認為,只有降低後送的量,才能產生讓醫師有成就
感的醫療照護量,才有良性循環的機會。
不過,後送其實是「信心」問題。有人說,有些病患「寧願死在台灣的大醫院,不
願在本地冒險。」雖然讓人聽了不舒服,但並非捕風捉影。王漢志不諱言,後送的確可以
增加民眾的滿意度。
這就是縣長陳福海所說的讓民眾「有感」的施政;一名醫師說的更露骨,後送是民
粹的決策,後送與否的標準只供參考。
然而,情況也不是那麼令人絕望。王漢志指出,金門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醫
療在地化」,不只醫事人員在地化,民眾也要在地醫療。但這又回到了「信心」層面。
醫護人員如有足夠的照護量,容易產生成就感,人才容易留住,是正面循環;病患
沒有信心,動輒後送,醫師樂得輕鬆,就形成負面循環。金門醫療要翻轉,或許如王漢志
所言,需要有大智大慧的人來解決。106121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