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以為自己是個很厲害的人,尤其當我經過那麼多的體驗跟老師指引
也因此瞬間懂了禪學與金剛經的經義,進而因為發願而在夢中學習了易經
得意涵,哪一段時間我結交很多朋友,也在不同的領域有所涉獵,能開花
結果的我都能夠用指點人心的方法,點到為主,不能夠領受的,也能找出
KEY 把一般朋友難以接觸的無形連接點找出來,並使自己不再追求。
八萬四千法門帶給人的煩惱與執著。
現在的我看來是幸運的,但同時我也體會到利害得哪個人不是我,只是我
心中的哪個魔鬼(以往我都稱執念魔)。
我很少打坐了,是因為在台灣的環境裡,我受到了父母得期待,工作上的
壓力,情感上的束縛,我很難讓自己有個安靜的空間,而現實上的考量,
但就是因為這樣我內心哪個厲害的人越來越強大,強大到把我自我都給占
有了,"原來哪個心中的自己是自己,但竟也可以不是自己"。
原來哪個心中的自己是自己,但竟也可以不是自己這句話,就是我想跟大
家分享的,大家是否能在非靜坐時,找出這個自己,並確認這個自己是懼
怕生死的,哪麼就開了離心(目),也就是所謂的明心見性的大門了。
而走到這個必須分別的境界並不需要一定得透過打坐,只需要一句心法,
"不行法,不定法、自然就是定法"
今天就來解釋一下,要怎麼運用生活中的空來達到禪的入門,直指人心的
自性佛,頓法。
生活中有很多相對意念起伏的"點",我們要怎麼觀察到這個"點"事會影響
到自己的極細小念頭呢?
第一,規律的生活。(知行五戒)
規律的生活可以使自己雜亂的念頭減低到最小,而雜亂的念頭能量小,相
對牽引的負面能量就少,因此生活上就少了阻礙,許多不好的念頭,話語
字句就無法接近自身,而無形方面往往可以解釋為無明的力量。
而無明不多做探討,這需要修為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夠了解到,了了分明
這四個字的真意的。
而規律的生活對於現代人是比較難以做到的,因此我們需要一種簡單的法
門,就是睡前輕鬆地躺著練習著數息,數息的功法可以GOOGLE得到,但其
要領若無人傳授,可能會許久才見效用,而根據我本身的原則,我也無法
點出要領,所以我寫出簡單的數息可以達到的效果
1.長期睡前數息,可以幫助自己深沉睡眠,但前期可能偶爾會有會有意識
脫離,鬼壓床或是多夢的現象,但如果能遠離顛倒夢想,哪麼睡前數息
也是可以讓原本失控且壓力大的生活慢慢走回心中想要的正軌。
2.氣到意到,切勿意念導引氣
我常常寫這句話,其實並非是囉嗦,而是這是我走到現在最會注意的一
個大心法,氣是萬物皆有的,沒有空氣,人幾分鐘就死掉了,因此氣雖
看不到,但它是最重要,也是對人有直接與間接傷害的媒介。初學者在
數息時容易有必須要導氣到丹田呀,要注意順逆勢腹部呼吸呀,或是要
氣走會陰經過兩腎的周天,或是中脈與代脈的運行等等。
但在我寫了這些,是因為我還算清楚氣在這幾個地方所代表的意思跟現
象,如果今天朋友可以回答我以下的問題,哪應該可以走氣念導引氣的
法門了。
a.氣走丹田,下腹部,胸部,喉頭,繞過會陰,有何不同?
若氣走湧泉或走足腫有何不同?
b.氣走雙眼,氣走頭頂有何不同?
c.中脈氣與十二經絡行氣有何不同?
如果後學可以回答以上我幾個問題,哪麼我想追求某些功法是可行的,
因為學道就是知一分,行一分,知十分,行十之八九,但得到的仍難圓
滿,因為最後還是得丟棄才行呀。
3.而規律的生活所代表的意義其實是禪宗的行五戒,但一般朋友不修苦行
也難以遵守五戒,因此透過讓習氣洋溢的雜亂生活走向規律的生活,哪
即是真心知曉了五戒的心意,因為一點一點作,偶爾行之,哪就算知了
只是並非完全在行之中,但在行人道中仍接近圓滿了。
第二,知錯能改(無相懺悔)
其實許多人在生活中遭受到劇烈的意念、矛盾,心生不快是非常正常的,
而當下根本不可能馬上產生一種對峙的念頭來消除,而我在生活中與人相
處受到了對方意念得起伏影響時,我總會有一種善意的念頭來平衡,比如
說有一次我運動受傷,我的父親看到之後非常擔心,但因為不善於表達,
所以在吃晚飯的時候被臭罵了一下,但心中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可能動怒
,不可以回嘴,因此自己就默默地吃了飯,而要是五年前得自己不可能會
有這樣沉穩的舉動,後來父親也覺得自己過分了,就轉移話題。
忍耐力跟孝道是人道最先要學習的兩個道理,其餘的就是怎麼在日常生活
中慢慢體會跟變化。
因此在能達到不受辱罵影響,最先要學習的就是一日三省吾身,只要知曉
這個道理,心性跟修養所帶來的證量就會影響更多人,這就是禪宗提過的
無相懺悔。
因此回到不行法、不定法,自然就行定法。
不行法: 不去追求方法,因而讓自己達到何種境界
不定法: 八萬四千種法門,也帶來八萬四千種法障,但最終解脫了八萬四
千種煩惱,哪人的一生要怎麼才學得完呢?
不去追求方法,也沒有一定的方法,規律的生活行五戒,發心懺悔過去的
不對,哪於禪宗來說這樣的效用就是一種生活中的禪定了,哪定法就在吃
飯中,交談中,睡覺中,不起一念,一念生了也能了了分明,心中無礙,
自證光明,有何來有所高低之分,頓漸不清呢?
能解五戒於規律生活,能說三省吾身可得無相懺悔,或許這樣行道之人,
日常生活中可見,有何來修行之說? 吾一輩之人如何能不謹慎行之?
因為吾弟子追求的是第三個階段,四誓宏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