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7日電)為了解決離島醫療人力缺口,衛福部擬祭鐵腕政策,要
求醫學中心認領離島、偏鄉地區,視其需求長期派駐醫師支援並保障薪資,不願配合的醫
院恐遭降級,最快108年上路。
根據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統計,全台共有18個離島鄉,分布在屏東縣、台東縣、
澎湖縣、金門縣以及連江縣5縣市,這些地方總共僅254名醫師,卻得照顧超過近25萬人,
平均每位醫師得照顧近千人。
監察院民國99年針對金門、澎湖、馬祖、綠島、蘭嶼、小琉球等離島地區進行「離島醫療
調查」,點出離島醫療政策的多點疏失,今年1月首次對外公開。
在地醫療、公費生留任不易
報告中指出,離島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地理環境又受到阻隔,恐因天候或其他因素致病患
無法採空中轉診、海運等方式至台灣本島醫治,因此衛生署(現為衛福部)以強化「在地
醫療」為主要策略,空中轉診僅為輔助用途。
不過,綜觀95至97年資料,轉診人數不僅從5353人成長至6165人,增幅達15%;後送轉診
費用方面,88年至98年2月共花費新台幣2億6000萬元,讓原本可用於醫療的費用全花在交
通上。
報告中也強調,衛生署培養離島地區公費醫事人員,卻沒有有效的分配管理,導致冷門科
別如麻醉科、神經外科、心臟內科等嚴重缺少,即便培養再多公費生,對於重症處理能力
依然不足。
調查報告出爐至今超過7年,離島的在地化醫療、公費生留任問題仍不見改善。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離島在地化醫療是重要方向,要完全不後
送「根本不可能」,他強調,離島交通不便、人口也不多,若為了落實在地醫療成立一家
醫學中心,恐怕也無法長久經營。
至於公費醫師科別配置問題,薛瑞元坦言,即便是公費養成的醫師,衛福部仍得尊重他們
選科的意願,否則硬性強迫公費醫師做不擅長、沒興趣的事,對患者也不是好事。
醫學中心人力擬長駐
離島醫療露曙光解決離島醫療問題,衛福部除規劃明年中旬在澎湖、金門、馬祖各設置一
部飛行器,讓緊急後送不必再從台灣本島出發,省去一半飛行時間;小琉球也正在打造新
的救護船,預計明年就能啟用。
除此之外,衛福部也打算祭出鐵腕,要求醫學中心長期派駐醫師在離島,並將執行成果列
入醫院評鑑,做不到恐遭降級。
薛瑞元表示,現行「醫學中心支援計畫」是以獎勵的方式,鼓勵醫學中心派醫師到偏鄉、
離島地區支援醫療服務,但醫師經常一週只去一次,每次去的人也不同,難以建立醫病關
係。
為此,衛福部正規劃要求每一個醫學中心都必須認領一個離島或偏鄉地區,以醫院支援醫
院的形式,補足當地缺乏的醫療服務或人力,並要求每次都得待上數週至數月,一改過去
蜻蜓點水式的支援模式,並且保障醫師的薪資,也會確保醫師服務期滿後可回到原醫院的
職位,滿足7至9成的在地醫療需求。
薛瑞元強調,醫學中心不是拚業績就好,也應配合國家政策支援偏遠、離島地區醫療,醫
學中心若不打算承擔這樣責任,「可以不當醫學中心」,預計明年就會召集各界開會討論
細節,最快108年上路,109年就會納入醫院評鑑項目,屆時無法配合的醫院恐遭降級。
10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