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假case,
但剛好可以討論一些臨床觀點,
特別我在GI當NP,看過不少類似的案例,
所以想分享一下自己看法。
最基本的邏輯是:先看人,再看病。
如果今天是一位30歲的內科醫師,得了蜂窩性組織炎,
卻堅持不打抗生素,要用他自己的宗教治療,
那你懷疑他有精神病是很合理的。 (包括organic造成的)
但一位老杯杯,已經是癌症末期,
看起來教育程度也不高,
這時突然堅持一些奇怪的宗教思維,
反而可以當作是正常的現象。
因為在醫學上,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所以轉求其它領域,希望找到「最好的選擇」,
就算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也沒關係。
同時他會想辦法駁斥所有相左的意見,
努力說服更多人認同他的想法,
藉此強化自欺欺人的安全感,
催眠自己所做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遇到這種病人,千萬別急著和他講醫療,
因為他只要一直反駁你,
就可以不斷強化自欺欺人的安全感。
你反而應該坐下來,
用開放、好奇、關懷、不帶批判的氛圍,
多鼓勵他講講關於宗教的事情。
因為這種為了自欺欺人,自行架構出來的世界,
其實很不堪一擊的,經不起反覆思索,
他自己講一講,就會越想越不對勁,
內在衝突迫使自己整合,反而會讓理性重新萌芽。
然後有一天,他會突然跟你說:
好啦好啦,醫師你說怎樣就怎樣吧。
講這麼多只是想提醒各位,
不要覺得病人怪怪的,就想要去會PSY,
大部分的病人你願意跟他談,都可以看得比PSY好。
畢竟PSY的賣點在軟實力,
硬實力其實不會比本科醫師強,
可是病人來找你,最需要的還是硬實力,
硬的人放軟,才能真正幫助到病人,
軟的人裝硬,只是浪費病人時間。
至於PSY自己領域的硬實力,
其實也硬不到哪裡去,
假如神外是金剛石,內科是小黃瓜,
PSY大概就是banana吧?還是熟透的那種。
更別說一堆PSY醫師,連軟實力都沒有,
動不動就亂診斷人家是schizo還是mood disorder,
也先不想想他是怎樣的人,在什麼樣的處境,
大概是PSY的書唸多了,已經忘了怎麼正常的看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