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新聞是有其論文的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249281/
這篇論文做的時候有他的時空背景
當時政府的出院政策是三採陰性 (現在好像改連續兩次陰性?
收案的條件是在常規治療下,病人想接受清冠一號的額外治療
實驗成功的定義是三採陰性 (每次採集時間要間隔1天
看到這我就覺得會不會病人已經連續一兩次陰性,然後吃清冠方後第三次陰性成功出院
但從table one 中的 from intervention to 3N的全距(4天-18天)推翻了我的想法
不過table one中,兩組也沒什麼可比性,清冠組看起來年齡與嚴重度較大
sample size也很小(全部33人,清冠組12人、對照組21人)
而未服用中藥組三採陰性的天數全距從9到51天,中位數是22天
表示right skewed distribution,代表當時這些院所收的病人大部分恢復得比較快
但在清冠一號方組的12人中,住院後開始使用清冠一號方的天數全距從0-33天
那些住院後在短天數就開始使用的患者,可能在常規治療下就會好
還是前面所提到,會恢復得比較快的患者
然後這研究只有使用描述性統計,沒有看到推論性統計告訴我們有沒有統計上意義
但我想這樣的樣本數跟兩組的baseline characteristics不同應該是很難做統計比較的
總的來說,也許是當時台灣的病患數少,讓這研究有很多limitation
但在未來可能與病共存等待疫苗施打到群體免疫的台灣
讓一些輕症的病人分流到中醫藥那也是個緩解人力可能不足的方法
例如這篇新聞說的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6100115.aspx
如果讓隔離到症狀緩解的時間變短,或者是緩解症狀不適,可能是中醫藥可以幫忙的地方
但這些可能就要政府或者是高層來討論了
disclosure: 小弟只是個小小中醫師,不是這些偉大的作者群,也沒有跟藥廠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