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上看到的討論連結
2021年7月的監察委員報告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20500
摘錄部分內容與大家討論
「另外,我國已邁入高齡社會,居家醫療已成為未來醫學的趨勢,然近5年衛福部對於主要
投入居家醫療之家庭醫學科及內科醫師之訓練容額,卻僅有個位數的調整;另國人心理衛生
問題日趨嚴重,自殺死亡人數逐年攀高,不論青少年、老年人或矯正機構族群等,均亟需精
神科專業診療介入,但衛福部105至107年核定之精神科專科醫師訓練容額不升反降,108及1
09年也僅較105年增加5名。此外衛福部辦理之「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
服務期滿之公費醫師約有7成以上留任於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服務,惟107年及108年期滿留
任比率均已降至65%左右,此變化趨勢有待該部重視,使培育的醫事人力確實留任於原住民
族及離島地區。」
不知道這樣的解讀正不正確:
1. 政府認為因應高齡社會及居家醫療需求,「內科」跟「家醫科」名額需要調整增加
2. 政府認為因應國人心理衛生需求,「精神科」名額需要調整增加
3. 希望能盡量讓公費醫師還完公費服務期限後,繼續留在離島或原住民地區服務
所以是否能認為,內科、家醫科、精神科會是未來最可能擴充訓練容額的科別?
這會不會造成這三科人力供給增加,進而導致稀缺性與收入下滑的狀況?
尤其後兩者算是近年選科時熱門的科別,會不會有進一步的影響?
另外比較不理解的地方是,近幾年如同本板前面文章提到:後醫系的開設(除了陽交大以外
,其他似乎都是公費醫師?)
就之前閱讀新聞的內容,公費後醫醫師的公費似乎都是四大科,所以內科醫師的擴充是可以
靠公費醫師來補足的。
但是上述監察委員報告提到的「家醫科」「精神科」醫師不足,似乎與公費醫師沒有關係?
這可能是兩件不同的事件嗎?如果是的話的,政策上可能會如何補足這些非四大科的醫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