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看過羅曼史,對Catherine Breillat這位導演沒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點。
雖然大致上已經知道這部片的種種及劇情,不過我還是盡可能的持平淨空進了戲院。
出乎我意料之外,真善美的星期五晚場首映,男性竟然比女性還多,
年齡層的分佈從二十幾到五十幾都有。
我並不想臆測每個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摒息等待這部電影的開場,
只覺得有一種很異樣的情緒隨著身後放映幕飄出的細煙,
瀰漫在這不甚擁擠的空間裡。
導致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怕碰觸到別人的情緒,而有些許綁手綁腳了。
身為一個女性,我還是想先讚賞女主角Amira Casar美麗的胴體。
白皙不流於太過黏膩,隨著肢體擺動間自然流露出的肉慾與非肉慾,
我喜歡她嘴角不經意的輕蔑和無謂,雖然在整部片中依然成為某種不甚積極的抵抗.....
男主角Rocco Siffredi雖是歐洲著名A片男星,但在表演上卻不會過度表象化,
我覺得他的氣質還蠻符合劇中人物的個性的,溫文,俊秀,卻極度的壓抑與糾結.......
老實說劇情在真善美的觀影小DM上寫的算夠多雷了,所以我也並不打算提或不提。
因為這部電影並不是靠「劇情」撐場的,
並不是你知道了劇情,就會覺得「啊好無聊喔我都知道了」,
甚至還是可能因透過螢幕的真正傳達而驚駭不已;
同時就算你知道了劇情,可能還是會為了不懂劇中的某些「語言」,
而反覆的一再觀看,試圖與作者的心境連結。
片中的「語言」是晦澀而充滿突刺的,不僅是充滿哲學思考的對話本身,
那是「一切身體上用來表現情感的」,皆稱為語言。
如男主角幾乎要從血絲溢出的滿眼眶慾念與妒忌之火,
甚至女主角深沈的熟睡,又何嘗不是一種誘惑的語言?!
在有聲或無聲的「語言」交流中,進行著詭異的表述和激辯,
觀者無法選邊站,卻也無法置身事外,
儘管電影的內外在時空,或是現在過去不斷交錯,
但這也是你我所共存的時代.........
片中由最基本的「觀看」與「被看」的相對角度開始,進行著不斷的辯證和衝突。
就像是Window shopping一樣,女人雖化身為「商品」,
但不同的是在這樣被觀看的過程中,卻擁有絕對的自主權。
片中男性的角度,由一個同性戀者來切入,
使之不僅擁有原始的「本能」,卻又多了一份對女性的莫名嫉妒與親密。
我並不想以片中的許多異色或情慾場景,或是多派論述來多作著墨,
只是從原始母性社會到擇日野合的允許,進而瘋狂部落的預謀搶親,
西蒙波娃登高疾呼「女性主義」名詞後引發的種種效應到今日的後現代末流,
所謂的「女性主義」所探討的話題,
大致總會牽扯到女性身體的自主權,(並不單指性)
男女平等,女性物化等等種種「父權社會」中女性的弱勢。
於是許多男人對女人的「保護」(例貞操帶),到頭來總還是淪為「自私」的出發點。
或是中西皆有的對經血的矛盾恐懼和情愫,也並未在現代消失。
當然也不能免俗的提到「陽具崇拜」的觀點,並加以大大的嘲弄一番。
同時所謂的「高潮」,究竟是一種最真的反應或是最高明的騙局,這也就各自解讀了。
片中許多的觀點是反覆的談過再談,在我們這個社會隨處可見,只是顯不顯眼。
這部片不是第一部,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我想也不能說是了無新意,畢竟導演想要探討的課題,到現今始終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
我們也大可將電影當作是導演的大聲筒,不過份矯飾的盡情抒發他的主張。
因為就像「男女到底平不平等?」這種問題,根本就很難有所定論的吧,
只能回歸於最基本的兩性間的尊重與自重,自主與包容,
否則「女性主義」只會成為沈重至極的哲學包袱,而難以真的表達或扭轉些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