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帕梅塔《生命三部曲》最後的寬憫與最極致的作品-禍水
(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宋允文)
印度裔的傑出女導演蒂帕梅塔(Deepa Mehta)繼1996年的《Fire》與1998年的《Earth》之
後,再度結合印度傳統神話的想像以及現實生活的困境與夢想,以一個沉靜、悲傷、卻又
寬憫的《禍水》作為她《生命三部曲》的完結篇,圓滿結束她這一段追求真理和性靈解脫
-moksha-的旅程。
印度導演執導的影片大多交織著印度傳統的宗教信仰與神話世界的意象,蒂帕梅塔的《生
命三部曲》也不例外。首部曲《Fire》,女主角之ㄧ被火燒身,對應了神話英雄羅摩
(Rama)的妻子悉多(Sita)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當中被迫縱身火堆來證明貞潔的情節;
第二部曲《Earth》,描述印巴分裂的歷史背景以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信徒彼此的殘忍屠
殺與背叛,讓觀眾也不禁為哭泣的大地之母(Mother India)感到哀傷。
而「水」,在印度思維中不但是萬物之源,也純淨到可以洗滌所有的不潔;第三部曲《禍
水》便不斷以水的意象作為連貫,無論是恆河的聖水還是季風的雲雨。劇中男主角納拉揚
象徵了印度信仰中神聖的黑天(Krishna),光明的個性與美妙的笛聲帶給女主角之一的卡
麗安妮愛情的美好與一絲重生的希望;巧妙的是,黑天是毘濕奴神的化身,而是這位神衹
象徵的元素就是「水」。
這部以印度三零年代寡婦故事為主題的電影《禍水》,在籌備拍攝時期便在印度引起強烈
的爭議,因此只好將拍攝地點轉移到斯里蘭卡。從首部曲詮釋女同性愛故事時便不畏懼社
會輿論壓力的蒂帕梅塔,在此片以細膩的手法與悲憫的情懷依序展開小女孩秋雅、出淤泥
而不染的卡麗安妮、以及信仰堅定的莎肯塔拉三位寡婦交錯的命運。
蒂帕梅塔在《生命三部曲》系列中,都以震撼人心卻又不做作、不說教的方式將印度的社
會政治元素融合在三部曲的故事情節裡。而「消極抵抗、積極追求真理」的甘地精神便是
《禍水》整齣電影的寧靜卻又強烈的靈魂;片尾甘地的話語「真理才是神」,以及莎肯塔
拉最後在火車站將秋雅交給追隨甘地信念的男主角納拉揚的一幕,都令人動容。
"Moksha"在印度宗教信仰中代表身心靈的解放,更象徵著絕對的精神自由。蒂帕梅塔歷經
長達十年所執導的《生命三部曲》,何嘗不是一段追求真理、解脫與自由的旅程?三部曲
完結篇的《禍水》,應該是三部作品當中的極致-沉靜卻又澎湃、浪漫感傷卻也寬憫人文
,完整地展現了蒂帕梅塔多年以來不斷成熟、成長的導演之路。
禍水官網 http://www.j-ent.com.tw/water
可來信索取電子優惠卷 april@j-en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