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white (我的滑鼠會怕貓)》之銘言:
: Clint Eastwood把日本人的自殺想的過於狹隘 死有重於泰山 輕於鴻毛
: 這部片把日本人那種為了負則戰敗的責任而切腹自盡的做法 以西方的觀點來看
: 充滿嘲諷的意味 就好像如果我們的長輩如果看到美國派那種美是青少年只能搖頭依樣
我覺得這部片並沒有您說的那麼簡單,也許您可以在退伍之後,試著再看一遍 :)
以下雷區....
==================================================================
事實上,影片中有許多地方在描寫自殺,而重要的是,這些自殺(或犧牲)
的意義可能並不完全一樣。
首先,也可能是最聳動的自殺,就是士兵奉幹部命令,抱著手榴彈原地
自爆。這場集體自殺的確駭人,而且荒謬。因為這些人其實可以不需要
自殺犧牲,他們只要撤退整補,仍然可以與敵作戰,甚至強化總部的戰
力(依照影片的劇情,當時還不確定沒有援軍)。其實當時接到的命令
的確也是要他們撤退,只不過幹部抱著「寧死不退」的信念,並且逼迫
士兵就範,於是一群還可以做出更有意義之作為的人,就如此白白犧牲。
這些人的自殺,基本上可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再來,西男爵受傷眼盲,無法繼續指揮作戰,便下令士兵撤退,自己則
自殺身亡。他的自殺意義和上面集體自殺不太一樣。他已無法戰鬥,甚
至行動都有困難。他似乎明白,如果他硬撐下去,只可能成為累贅。甚
至可能因為無法治療,終將一死。於是他將其他人撤走,自己則自殺。
當然,他也有可能是抱著光榮玉碎的信念而死,不過從他在片中其他行
為與發言來看,我覺得他比較可能是因為不願苟活而死。
西男爵的自殺,令我想起科導之前的奧斯卡得獎影片「登峰造極」(Million
Dollar Baby)。其實從「登峰造極」這部片就可以瞭解,科導對於「自殺
」(或延伸至「安樂死」)這項主題的思考非常深刻,並不是只有簡單
嘲諷而已。
「硫磺島」這部片最後,則是粟林中將的自殺。他的自殺心理是極為衝突
矛盾的。他是受過西式教育的人,應瞭解美國文化重視個體自由的精神。
但他所處的文化以及他的職責,在在都要求他奉行社會角色義務。影片中,
他原來的戰略是盡量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所以他斥責那些不聽指揮,
胡亂自殺與自相殘殺的士兵與幹部。然而,當他知道援軍不會來後,心中
似乎起了矛盾。他知道當時戰局必敗無疑,以他的職位,他可以選擇投降,
也可以選擇自殺衝鋒。這矛盾一直到他聽到廣播中傳來頌揚死守的兒歌,
他似乎終於瞭解,其實他早已沒有選擇。他的國家、社會與文化,已經認定
他必須是個犧牲自我的英雄,他作為將軍,必須以身作則、光榮殉難。
於是他發起了最後的自殺衝鋒。然而他沒打中任何一個敵人就受傷倒地,
只能儀式化地命令副手將他斬首,諷刺的是連這也不可得,於是他只能自己
開槍自斃,死前悲憤地望著遠方,再次確認死在自己的國土。廣義而言,他
也可說是被逼自殺而死,但逼迫他的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整個社會文化。
他與殘存士兵的自殺究竟是否有意義,科導照慣例,並沒有給答案。
從結果來看,死守硫磺島造成美軍重大傷亡,提升了當時日本軍民的「愛國
情操」,沖繩島戰役的日本官兵同樣寧死不降,使美軍傷亡更加慘重。然而,
這樣的代價卻也間接促使美國因懼怕傷亡,而動用原子彈直接轟炸日本都市,
而非進行登陸戰。這也是戰爭所帶來的荒謬悲劇。
片中還有一些小地方也可能與「自殺」有關。例如撤退時為了掩護班兵,隊
長衝出掩蔽攻擊敵人吸引敵火,廣義而言也算是自殺,然而這很難說完全沒有
意義。
另外關於西男爵對待美軍戰俘那一段,個人認為並不是要說什麼「投降是人
之常情」,而只是要展現戰爭如何扭曲了人性。影片中清楚拍出,無論是美軍
或日軍,都有人虐待戰俘,也有人善待戰俘。前者只不過是為了洩憤或為了一
己之私(看守好累也成為理由),後者則是把敵方士兵也當作「人」看。
把敵方俘虜當「人」看,這很難嗎?談二次大戰也許太遠,也許看看這幾年
的伊拉克戰爭就可以知道人類過了這幾十年,究竟有沒有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