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導演同樣是大衛芬奇,所以會忍不住將【Zodiac】與【Se7en】做點比較。
當初第一次看【Se7en】時所帶給我的那種沉重不快,就好像穿著濕襪子。兇手
的計畫跟那場大雨同時展開,包圍著整座城市,似乎說著沒人能逃得過這場雨
、這場審判。最後兇手現身,雨停了,兇手死了,微弱的陽光探出頭,以為可
以獲得一些暖意,但先前因為大雨溼透了的襪子,依舊提醒著你那場大雨的存
在。【Zodiac】的電影步調,在我覺得會有些平舖直述,畢竟這是真實事件,
不太可能為了電影的可看性而做太多劇情上的更動。雖然如此,在看完電影並
且回想劇中的一些片段時,我似乎也感受到了那個漩渦。
連續殺人犯的故事中,兇手多半為主動,警方為被動,而【Zodiac】所呈現的
是非常貼近現實調查方式的過程。除了無法預料兇手的下一步行動,再加上當
初那個鑑識科學仍不甚發達、保存現場的觀念不甚普及的時代,警方手上的線
索不僅是兇手提供,還有可能在調查的過程中受到破壞。具體證據不足、情境
線索又過於瑣碎的情形下,劇中主角所擁有的只是各種臆測與直覺。與其說,
Zodiac殺人為樂,倒不如說他享受世界照著他轉的痛快。
片中讓我覺得唏噓的是,在舊金山警方即陶希與阿姆斯壯兩人尋求其他犯罪現
場的在地警方合作時,那種留一手的態度。因為管轄權的關係,地方警察不能
隨意踰矩,因此四個現場的證據分散,在幾年的調查下來始終沒有串聯,各區
警方都只能獲是只願意調查管區內的那起命案,即便已經知道大家要找的兇手
都是同一人。直到漫畫家羅伯的奔走,才讓整起事件稍微有了起色。
但其實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就對於羅伯與陶希在咖啡廳的推論有點疑慮。確
實,Zodiac與李在時間上可說幾乎完全吻合,但這是在羅伯認定李為唯一嫌犯
下時所做的推定。只是羅伯所蒐集的一切都只能算是情境證據,證人會因為時
間以及引導而改變記憶,我想羅伯某種程度上也是。當認定某人有罪時,你所
找出的證據都將指認他有罪,這或許也就是無罪推論的重要。當然,沒有證據
證明李無罪,同樣的也不能證明他有罪。
但是這樣的結果對於羅伯而言是重要的。他已經在這起事件上花了太多年的光
陰,犧牲家庭、家人以及自己的生活,羅伯掉入尋找真相的漩渦之中,這或許
就是Zodiac所想看見的。只是這是由羅伯,或是保羅他們自己造成的。因此,
羅伯尋求一個結束。在他去監獄探視琳達,極度希望(甚至誘導)琳達說出的
名字會是『瑞奇』,這個他幾乎認定了的名字。結果讓他失望,這時的羅伯與
其說尋找真相,不如說他想跳脫這座他自己創造出的泥沼。琳達最後給了他一
個不算名字的名字『李』,於是羅伯的調查轉向了,往『李就是Zodiac』的方
向走。因此最後他站在李的面前,心裡告訴自己「就是他,終於結束了。」
整個故事橫跨了將近二十年,唯一的嫌犯只有亞瑟李艾倫,而最後僅存的線索
只有羅伯的暢銷書,以及二十年後才願意出面作證的生還者。然而時代不同了
,進入了DNA鑑識的時代,DNA不符已經去了一半,而證人的證詞經過多年已經
不見得可靠,外加當年的證據多已遺失,即使李真是Zodiac也無力制裁了。
連續殺人兇案有其吸引人的魔力,尤其是擁有固定模式,以及出題考驗警方的
類型。過程中要找出各個案件中的異同然後建立關聯性,再從這樣的網絡中尋
找兇手不自覺留下的蛛絲馬跡。過程中不僅解謎,還要鬥智,透析對方的思考
模式,預測對方的下一步。無怪乎連續殺人一向是熱門題材。更也難怪羅伯對
此的不可自拔。
這讓我忍不住想起第七季的【CSI:犯罪現場】中的一集,也是有關連續殺人。
兇手在三十餘年間連續殺害至少四名女子,每次間隔約十年,最後揭曉的殺人
犯,是一個和藹的普通老人。談起兇案神色自若,沒有激動、沒有愧疚,一如
平靜沒有漣漪的湖面。只要他不願透露,你將永遠不知道他的目的。就如同電
影中提到的「沒有動機」,這也意味著加害與受害者之間關係闕如,無從追查
。而間隔時間也蠻值得玩味。【Se7en】中的兇手在一星期中殺害了七個人,短
時間連續犯案似乎會帶有明確的目的性。而CSI那集,每次間隔都長達數年,原
因似乎在於兇手當時的情緒問題,在殺過人後便可趨向平靜,直到下一次情緒
週期的到來。而寄出公開信的Zodiac或許就是帶有目的性的那種。目的可能如
他所說,對人類的憎恨,但玩弄社會也不無可能。連續殺人犯的消失,一來可
能是目的已經達成,二來可能是外在因素導致他無法繼續。不管是哪一種,只
要兇手夠聰明,在證據不足的情形下,將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他的身分。
我自己覺得【Zodiac】好在它的後勁,影片步調上其實很平緩。它沒有警方與
嫌犯間的動作追逐,也沒有刺激精采的密碼破解,更沒有兇手其實就是同事的
大轉折。只有堆積如山的破碎片段等待有心人的拼湊。這就是我覺得很貼近現
實的原因,調查工作本身既枯燥又耗時,而證據向來就不是大剌剌的擺著,往
往得排除一個又一個的線索,度過一次又一次的無進展,才可能逼近真相。但
事實是當案子正熱時,上頭能等多久,輿論能給多少時間。而隨著時間,隨著
案子不再有新發展,雖著社會的淡忘,調查又將如何?真相又將如何?除了被
害者家屬外,漸漸的不再會有人在意,畢竟,那都是別人家的事。
而現實中沒有人因為Zodiac一案而被起訴,電影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太會有什麼
高潮。羅伯到鮑伯馮恩家那段或許可以算,當鮑伯說出那海報是他寫的時候,
真是讓人心頭一驚。隨著此話一出,鮑伯的樣子似乎多了神秘,我總想這應該
是刻意要呈現出羅伯主觀的投射。除此之外在眾人拼湊證據的過程中,很明顯
感受到那種無力感。花了十多年,投入所有的心血,到頭來似乎只抓住真相的
外圍,卻讓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然而羅伯所追查的方向是正確的嗎?而李
又真如同調查人員所認為的是Zodiac嗎?Zodiac沒有同夥嗎?雖然好像很多線
索,但卻似乎從未觸及真相的核心。巧合與真相的區別就在於證據,但證據無
力、蒐證時間拉得太長、唯一的嫌疑犯死亡,似乎都代表這個案件將會如同開
膛手傑克一樣,成為讓人茶餘飯後毛骨悚然、玄祕未決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