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黃道帶》-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0173474
============================================================
我想,沒有人會否定對美麗的執迷,也沒有人會否定對真理的執迷。
但如果執迷的目標是真相,而真相又如此不可得呢?
============================================================
寫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將是個新的挑戰。如果有注意過我先前文章的讀者應該不難發現,
我往往挑的都是在某個面向上能給我感動的電影下筆。這感動可能來自浪漫的故事、可能
來自青春的氣息,可能來自神秘的英雄設定、或迷人的女星氣質;更可能來自悠然揮灑的
動畫手法,或是樂音繚繞的鏡頭氛圍。
但是《索命黃道帶(ZODIAC)》的元素是寫實、驚悚,以及連續殺人案。我雖然也喜歡敘
事嚴謹、情節精彩且張力不斷的故事如《人魔》或電視影集《24》,但畢竟不曾為它們寫
過文章。所以這將是個新奇的嘗試。
在進戲院看《索命黃道帶》之前,有兩個背景資訊得先銘記在心。首先,這是一宗懸案,
所以最好別指望這部電影能給你什麼明確清晰的結論;再來,它的導演是大衛芬奇,從《
火線追緝令》的天地不仁、《鬥陣俱樂部》的狂亂都市到《顫慄空間》的緊繃情緒,由他
執導所透露的訊息是:這部電影將會讓你看得坐立難安。
如此這般,再從結論來看,大衛芬奇這次稍稍收斂了他的狠勁,而把功力傾注在寫實基調
的維繫上。他且不若布萊恩狄帕瑪的《黑色大理花懸案》那樣硬是掰出一個解答,而是保
留了懸而未決的結局。雖然整部電影是根據片中漫畫家羅伯的著作改編,因此顯然受到作
者的觀點影響、而把他所認定的真兇擺在呼之欲出的位置,但是片尾的字幕交代又相當程
度地否定了該答案的可能性。大衛芬奇以《索命黃道帶》原書的主觀論述為底,再竭盡全
力地堆疊客觀的敘事過程;配上成功的時代氛圍重現、立體的人物樣貌塑造,構成了這部
也許不會讓所有人都喜歡,但確實有相當的精彩與可觀之處的作品。
黃道帶殺手(The Zodiac)的連續殺人案始於六零年代晚期的加州,並在七零年代頭幾年
的美國社會上形成一股恐慌。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就之一,便是鉅細靡遺地營造出那個時代
的印象。從街道的樣貌、人物的打扮到各式各樣古董車的行進軌跡,都讓人感受到與《成
名在望》互為表裡的、濃烈的時代光景。差別在於,雖然瀰漫著同樣純樸同樣實在的空氣
、甚至不乏同樣怡人的鄉村樂曲,但是《索命黃道帶》中的人物們無疑是煩悶與愁困得多
的。
梳著迪斯可年代小矬髮型的年輕男女,坐在又寬又扁的古典美國車裡,聽著廣播電台傳來
的人聲歌曲。窗外是無邊綿延的黑夜、看不見盡頭的公路,以及微弱光線照耀處早已歇息
的商店。這是三十多年前的美國鄉村,它的顏色與它的聲息。然而在連續殺人案的新聞被
披露之後,無聲的恐懼竄入這些夜晚中,成了不待營造便四處蔓延的壓迫感。沒有明顯動
機與訴求的兇手以殘酷冷血的方式殺害落單的路人,且故意留下字謎向警方與媒體挑釁..
..這樣的情節讓當時堪稱單純的社會陷入難以擺脫的恐懼中。雖然電影不曾大幅描繪出群
眾的恐慌,但從幾個核心人物日常的神情你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底層的安穩被抽走了,變
得時時處在無法確定的驚惶中。
《索命黃道帶》透過寫實的鏡頭質感,把這樣的恐懼原原本本地呈現在銀幕上。沒有故弄
玄虛的場景安排,沒有誇張煽情的聽覺壓迫,沒有不合邏輯的兇手身段。因為它寫實,所
以少了某些典型的驚悚片魅力;但也因為它寫實,所以才更能讓曾經度過那段日子的美國
觀眾們鮮明地記起它吧。
當然,一部劇情片要在敘事上呈現沈穩的張力,絕對少不了一批優秀的演員。傑克吉倫霍
的漫畫家角色與他不久前的《鍋蓋頭》相似,都屬於話不多但在沈默中帶有強烈意念的演
出。從電影初期的好奇張望開始,身為局外人的主角一直興致勃勃地想瞭解案情,但又被
排除在主線發展與調查之外。直到核心人物紛紛失去可供憑依的線索、相繼消褪了熱情,
身居事外的主角才轉而承接那股動力,切入成為彙整與收尾的角色。
以警方與媒體大規模的先熱後冷,來對照主角後來居上的積極心境,是大衛芬奇敘事上的
神來之筆。這同時也把觀眾蓄積已久、按捺不住的情緒巧妙地引導至主角最後不達目的不
甘罷休的執著上。
除此之外,馬克魯法洛的警探角色與小勞伯道尼的報社記者,則是一冷一熱地扮演起警方
與媒體的代言人。陶希警探的冷靜與執著,讓人看見官方當年緝兇的決心。儘管有著轄區
協調上的政治效率瑕疵以及鑑識技術上的科學進程問題,至少有關當局的付出是不能被否
認的。馬克魯法洛將這個角色演得頗得人心,在執著的同時又不失謹慎。善於自嘲的他屢
屢出入報社與兇案現場、大半夜被電話吵醒、且每每在篤信證據可用之後又被技術人員否
定,其無奈與疲憊充滿了說服力。
相對而言,小勞伯道尼把記者保羅的靈巧藏在他吊兒郎噹的眉目之間,讓人充分感受到他
的積極,及那股野心勃勃的魅力。而《索命黃道帶》的成就也在於,透過一場真實、漫長
而終究沒有結局的遊戲,殘忍地磨平了一個優秀警探的毅力、吞噬了他的決心;同時也摧
毀了一個汲汲求表現的記者,扼殺他原本能有一番表現的生涯。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演員特別吸引我注意。一是飾演警探搭檔的安東尼愛德華,早在高中時
期我就因為最愛的影集《急診室的春天(ER)》而對他熟悉無比。如今將近十年之後再度
看到馬克醫師,除了感嘆歲月在一個演員的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跡,更有一陣無以名狀的感
動。另一位則是飾演最大嫌疑犯亞瑟李艾倫的演員約翰卡洛林區。在工廠會客室的那場戲
堪稱經典,四人之間不疾不徐的問答,高手過招般地暗潮洶湧,台詞與眼神都是戲。導演
的鏡頭又不時帶到幾個物證上,對照先前埋下的伏筆、考驗觀眾的專心度與記憶力。
整部《索命黃道帶》有不少精湛或逗趣的對白,人名地名與案發時間等相對關係也複雜得
很難理清。然而我相信每一個看完的觀眾都不會忘記李那篤定的神情,以及他用沈穩而挑
釁的口氣說出:「我並不是黃道帶殺手。不過就算我是,我也不可能會跟你講(I'm not
the Zodiac. And if I was, I certainly wouldn't tell you.)。」
事實上,能夠撐起這部電影緩慢的敘述口吻,並把複雜的時間順序、龐大的空間關係,以
及多線進行的人物心境紛紛交代得如此完整,若沒有相當的經驗與對電影語言的熟稔,是
很難辦到的。我不曉得只看過一遍就下此評論是否妥當,但是《索命黃道帶》之所以能讓
觀眾以兩小時四十分鐘掌握這起懸案橫跨二十年的脈絡,並進一步認同這三個耗盡心力的
主要角色,其深藏在鏡頭背後的用心是難以否定的。
所以,請忍耐它的平淡與沈重,並且可以的話,欣賞之。因為它真實,所以兇手沒有什麼
自負的欲望,甚至還會偷懶地把別人的罪惡攬在自己身上。但也因為它真實,所以最後可
能沒有結局,而不像《CSI》系列一般,總能在四十五分的時候把一切拼圖湊齊, 得到唯
一的真相。
看完《索命黃道帶》之後,我想起了史派克李的《臥底》。這兩個身處好萊塢主流與非主
流交界處的導演,都以強烈的個人風格而聞名。他們都選擇商業電影中已經被拍透了的題
材,一方面展現自己在基本功夫上的游刃有餘,一方面又不落俗套地玩起似是而非的結局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透過刻劃劇中人物的樣貌、面對困難的反應及深刻的心境轉折等等
,告訴我們一部電影不只有結局重要,過程也要同樣用心。
其實,我很清楚這部電影只有某方面的魅力,也並不敢把它推薦給所有人。觀看當時,先
是在黑暗的氣氛裡感知危險的蔓延,再在湖邊的殺人場景中體驗了恐怖,此時的我已經完
全認同「這麼殘暴的殺人犯一定要被抓到」。但很快地,案情以無法抵抗的態勢緩慢下來
,終至離散而消逝。當故事裡只剩主角一個人在乎真相,而我又無法苛責其他人的放棄之
時,發現自己態度的轉變正是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大的驚駭。
我想,沒有人會否定對美麗的執迷,也沒有人會否定對真理的執迷。但如果執迷的目標是
真相,而真相又如此不可得呢?
很抱歉,但此題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