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發表於網誌:http://nostalgiabyrinth.blog110.fc2.com/
http://www.wretch.cc/blog/keepingwatch&article_id=8942264
電影從沉睡的女孩甦醒開始,按下一個個各自發聲的鐘,鐘聲喚醒了
沉睡的青春,也不斷藉著轉動而消逝青春。
撇開「蔡子涵為何到了十年後才來找徐青青」這個疑惑不談(話說拖
了十年才去搭訕也太久了,唉唷大概是為了配合男女主角的年齡吧)
,本片作為純愛系(療傷系?)電影的元素是相當豐富的。首先,藉
由男主角不斷前來修錶,且每次都用鈔票摺成三個小紙球付帳以引起
女主角注意,如此鮮明、具趣味的舉動不僅向觀眾明示男對女的情愫
,重覆的搭訕模式也可在其中安插出兩人談論過往的片段,是很典型
的劇情安排。
除此之外,故事也針對兩人的戀情發展,對女主角做了必要的設定:
一位因父親長期酒精中毒,而獨自守著老舊鐘錶店的少女。因為家裡
滿是鐘錶,所以生活規律化,而且長時間面對精密機械之下,個性顯
得透明、幽閉、不受注目。
「我還記得妳國中的時候午餐都不吃飯,可是12點一到,妳一定會喝
一大瓶牛奶。早上7點半妳才會翻牆進教室,第二節下課妳會去福利
社,2點半一到就開始打瞌睡,可是3點一到就會起來,看完5點39分
那班火車才回家。」
這段男主角的話利用了她生活規律的特點,繞了一個彎、暗示性地道
出傾慕的話語:「別覺得孤單,我可是一直注意著妳。」女主角表情
的驚愕,正是反應其內心的悸動。這是我全片頗為欣賞的部分。僅短
短幾次的會面,女對男的好感度就迅速攀升──這段場景安排了一個
相當合理、高明的理由。
女主角青青用口琴吹奏與男主角對話,說以後「就算不用修錶也可以
來」──這段有夠唬爛(俞伯牙和鍾子期也沒那麼神好唄)令人難以
置信的小插曲,用意除了點綴之外,也加深了「口琴」在兩人戀情中
的連繫。吹奏出的歌聲是過去女孩佇立車站旁、被火車聲掩蓋的那首
歌,也是子涵無意間學起、用口笛哼唱的那首歌。
本片經常穿插「繪本風」效果搭配說明文字的橋段,這使得全劇的段
落性相當強烈,頻繁出現的此類過場也讓節奏變得緩慢而閒適。說明
文字的用意在於道出劇中的情境、人物內心等較為抽象的部分,儘管
簡單明瞭,但既然是電影,我仍希望此類資訊還是儘量能藉由劇情與
演技來展現,而非直接採用文字敘述的方式(唉唷更別提在青青離家
出走時畫面出現的那段疑似冷笑話的敘述了啦)。
(以下中後半部劇情洩漏,請斟酌閱讀)
官網的劇情簡介(http://tinyurl.com/yrjpdy)有著濃厚的懸疑味
道,然而實際觀賞後卻發現調性完全不同。已死去的蔡子涵人格進入
還活著的陳柏宇身上(說到這點我就又覺得唬爛啦哪有人轉換人格竟
然可以從沒近視變成有近視的),這個事實在劇情尚未進入一半便已
揭露,因此與其說是要製造懸疑感,不如說是想從「沒有肉體,僅存
在人格的人愛上現實世界的人」這段類似生死戀的劇情營造出感傷的
氣氛。兩人因柏宇的身體而聚首,卻因療養院的拆除而即將分離──
這讓我不禁想起作家乙一的白色風格。
關於兩個人格的互動關係,柏宇從頭到尾不知道子涵人格的存在,子
涵僅透過另一個「他」(雖然全劇始終沒有說那個「他」究竟是誰)
隱約知道柏宇的存在,但兩人的記憶並不互通。這種互無交集的雙重
人格設定較為罕見,用意或許是讓女主角扮演兩個人格「橋樑」的角
色,卻夾在其中而不知所措:柏宇對子涵懷著深刻的友誼卻無法傳達
,這讓身為旁觀者的青青感到焦心;然而對子涵的愛戀卻又讓她成為
當事者,「三點以後,他就會開始愛我。」這句話滿懷著希望,卻也
蘊含一絲無奈。
女主角選擇抓住那份希望,想帶著男主角遠走高飛,卻被療養院的人
給拆離。之後的發展與尾聲,編劇和導演只給了觀眾一個線頭。至於
該線頭會通往何處?這段戀情最終的結局是一人、二人,還是三人?
就端看觀眾自己的想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