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不傷眼的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paniculata&article_id=12914037
或許跟電影發展主軸沒有太大關連,不過還是想說。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的原著跟日劇我沒讀過,但是看到榮子(小
雅母親)隔著話筒對在東京過著糜爛大學生活、最後甚至說出「被退學或留級也無所謂」
的小雅不停問「你為什麼不努力呢」,不是責難沒有抱怨的失落與疑惑,馬上就讓眼淚背
叛我了。
我想說兩件令我耿耿於懷的事。
長大後的小雅與工作上助手錄完深夜黃色笑話節目後一起在酒吧喝酒,小雅仍舊不解
且耿耿於懷的是「明明只是按下『開始』,為什麼媽媽那時候會笑的那麼開心」(原文不
大記憶了,大致是如此)。電影稍早之前,帶著小雅回娘家後的榮子曾有過一次愛情的可
能性,在鏡前點朱唇的榮子轉過身看著不斷問她「要去哪裡」的兒子,彷彿如夢初醒最後
又下定決心般問他「要不要一起去」。後來就是一次尷尬的約會,年紀小的小雅隱隱覺得
有什麼決定性的不一樣讓他不安焦躁,吵著正在喝茶的母親要回家,男人於是走過來,掏
出一枚硬幣投入小雅正在上頭的遊戲機,並順手按下了遊戲「開始」鍵,好讓小雅可以因
為賽車遊戲而暫時分心。榮子笑了,「連開始鍵都幫他按了啊」。
小雅不懂的是,這是母親遇見愛情的可能性的「開始」。這個不經意的舉動或許是任
性自私像個孩子的丈夫從來沒表現過的體貼,也許榮子認為男人願意對自己孩子好就等同
對她的溫柔情意。而那個笑容,以及按捺在笑容周圍的疑惑也從此像《愛麗絲夢遊仙境》
中「微笑的貓(Cheshire Cat)」般封存在小雅心中。玩完遊戲機的小雅一個轉頭發現母
親已無影蹤,走到樓上在房間與房間中來來回回,瞥見母親的背影後又循下樓尋找,終於
看見榮子大喊「媽媽」然後衝進剛剛短暫消失不見的母親懷中,而榮子更如同經歷過生離
死別般緊緊摟抱住兒子。
晚上小雅睡到一半起來,走到廚房看見母親正忙著醃製米糠,原本想問關於那男人的
問題的小雅被榮子反問「小雅最喜歡爸爸吧」,從此男人再沒出現過。
榮子短暫離去的那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無從得知,也許是一次婚姻以外情慾的釋
放,也許是一局無疾而終的談判,也許是一場觀眾看不見的內心的掙扎。但看見榮子奮力
醃製米糠的那個瞬間,一切都在不可言喻的無形轉換中,悄悄被理解包容了。我很在意這
個鏡頭,榮子在做什麼?除了醃製傳承百年的拿手米糠,那一刻我看見一個女人親手醃葬
自己的愛情。彷彿藉由有形的某種類儀式的進行,將自己內心無形的想望、對另一個幸福
可能性的小小期待深深封起來,等待時間來揭曉最後結果,三五年後開封起出米糠來下菜
,味道或許更甚於常吧。這是一位母親為了孩子對自己幸福的犧牲,與寬容。
另一件事,關於小雅的父親。
小雅的父親,是個離最後總是差了那麼一點的過度自由的男人。電影一開始的深夜發
酒瘋片段,醉醺醺的小雅父親對著三四歲的小雅說「這幅佛像就快完成了」,念國小的小
雅卻在父親工作室中看見那幅仍毫無進展的、靜滯的畫像,甚至到了電影最後,當小雅要
求父親將那幅畫寄到東京來,父親還是那句「快好了,還沒完成呢」。如同那年夏天那艘
就要上色完成的船,父親卻任性地讓那艘船以未完成的姿態出現在十幾年後小雅工作室的
書桌上,成為一種紀念一時興起的父愛的遺憾。如同榮子和小雅父親以這一生互許,最後
卻還是「未完成」的婚姻生活。比照榮子傳承娘家百年的米糠醃製以及獨立扶養小雅長大
成人、供他念完大學的堅毅不拔,小雅父親隨心所欲、隨性所致的個性實在令人為他的人
生捏把冷汗。可是有時候,我以為自己是有些知道小雅父親這種「未完成」性格心態的,
就像小時候得來不易、真正喜歡的糖果總捨不得一口氣吃完,留著一兩顆看著賞心悅目,
知道糖果還沒吃「完」的安心感,因為一切還沒完結,隱隱藏著一種還有得期待的快樂。
直到引來一堆螞蟻被媽媽罵到臭頭後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把最後一顆糖含進嘴裡,混著口水
讓它慢慢分化消融在嘴裡,那一刻其實並不快樂,更多時候摻雜著「糖果沒有了」的不捨
與酸澀。
我不知道小雅父親的真正心態為何,也不贊成他這樣過度自由到自私的行為。然而如
同那張老照片上頭小雅父親得意地高舉吉他,站在尚未完工的東京鐵塔前留影,並不是擔
心東京鐵塔完竣後會令人失望,而是在建造過程中我們每天點滴澆淋上的期待也許就在完
成的剎那,無去無從了,也許是那種美好的想望無處寄放的擔心與恐懼,才迫使得他一次
又一次地,在結局揭曉之前,從自己走開。
所有完成與未完成的、自私與犧牲的,都在家人的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句不經意
的話語之間,悄悄被寬容了。這是在講這樣一個家庭故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