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版: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31.html
這一次,周星馳可能不只要讓期待他搞笑的人失望。
身為一個長期以來被定型為華語電影諧星經典地位的演員,周星馳在2004年《功夫》
成功的進軍好萊塢之後,似乎也面臨到尷尬的時刻──表演戲路的轉型。經過了三年的沉
潛,這回搶在農曆年檔期推出的《長江七號》,可以讓人明顯的看到轉變的野心,少了過
去經典、辛辣的搞笑台詞,取而代之的是僅有淺淺的消遣自己過去的作品,將劇情的主軸
轉向情感經營的路線上。
對於任何一個藝人來說,轉型當然可能是登上高峰的轉機,也可能是從此被市場拋棄
的危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讓星爺在《長江七號》裡表現出猶疑不定的迷惘,
在劇情節奏的控制上也大亂了套。回顧過往周星馳的代表作,無論是《齊天大聖東/西遊
記》、《食神》、《少林足球》、《上海灘賭聖》……我們可以列出一長串笑中帶淚、淚
中帶笑的經典片段:或許是泣不成調的「情和義、值千金」、或許是孫悟空剪不斷理還亂
的情絲糾纏。過去搞笑的周星馳從來沒有妨礙劇中的催淚效率,偏偏在收斂許多無厘頭笑
料的新片裡,我必須很嚴格的說,周星馳栽了跟頭。
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在《長江七號》裡,催淚片段主打的是父子之間的情感,很可惜
這分情感在片中能夠表現的地方不多。大多數的時間像是在看「周小狄童年日記」,窮人
家孩子在校園中遭受的歧視、排擠形象鮮明,與同學的互動和對「長江七號」的狂想也頗
能充分利用過去周式笑料建立的經典形象。電影中似乎試圖透過玩具的比較以及張雨綺飾
演的袁老師穿針引線,將孩子的校園生活與家居的父子情感做連結,可惜互動之處實在薄
弱,到最後只好各自為政。
其實這個毛病在前作《功夫》裡已經略見端倪,《功夫》中周星馳對於「神鵰俠侶」
的感念已經讓觀眾覺得轉變太突兀;這次《長江七號》雖然沒有情緒轉換上的問題,但是
對於情感的鋪陳反倒沒有過去來得精準。
至於笑料的部分,雖然周星馳有意淡化這項「特色」,但或許是想討好衝著星爺笑名
入場的觀眾,實際上搞笑的片段在電影裡時間並沒有減少。只不過周星馳本人從較為誇張
的橋段中淡出,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周小狄(徐嬌飾)和他的同學們來擔綱。從成品來看,
這個策略有些失敗。徐嬌的表演已可稱得上是天才小童星,在某些片段都稍嫌吃力,惡霸
三人組和小狄的小情人就童真有餘、笑果不足了。至於由成人擔綱的恐龍妹,固然能把詼
諧感發揮到十足十,可惜戲份最少,讓人有些意猶未盡之外,更有淪於功能之餘。
過多雜亂的支線,除了讓《長江七號》在催淚和搞笑兩方面都猶如隔靴搔癢之外,在
人物的刻劃上也變得欲振乏力。周星馳自己飾演的落魄父親形象雖然稱職,但是引發劇情
高潮的那場意外,卻沒能有效的與疼愛孩子的部份連結起來,錯失了讓角色深化的良機。
袁老師的角色犯了跟《功夫》裡的黃聖依一樣的毛病,存在感全無,卻硬要在高潮戲碼來
段呼天搶地的哭戲,已經略嫌做作,後頭與星爺來個若有似無的湊對遊戲,更是狗尾續貂
的老梗。最後,就連榮登片名寶座的「七仔」,雖然與戲份十足,也充分的賣弄了可愛之
處,但是「超能力」影響到劇情推進的地方太少,導致能力的設定很特殊,卻與恐龍妹一
樣太過功能性,顯得匠氣,彷彿只是為了把結局拗回來才存在的大絕。
亟欲擺脫過去包袱、又不敢放棄過去輝煌,周星馳的《長江七號》展現出矛盾思維下
造成的紊亂。進退失據的星爺不再能給我們朗朗上口的經典台詞,也很難建構出色的新劇
本思維。做為每次打開電視逢周必看的影迷來說,只能期待星爺能像好萊塢無厘頭喜劇天
王金凱瑞(Jim Carrey)一樣,出現一部叫好叫座的《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
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