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ASHINJILL&article_id=23447799
這是一部很不一樣的女同片。
沒有過往的悲情元素,不再被誰拆散。
率真自然,正在念語言學校的市子(相信我,她在電影裡面真的可愛到不行,個性遠遠遠比NANA裡面的小八可愛的更加自然)和現在就讀法律系大三,已考上律師為目標的英理深深相愛著。電影一開始就是英理從陽光之間醒來,拿起玻璃珠般美麗的水果糖吃(我應該也要在床頭放一盒才對 起床就有糖果吃真不錯!!!);市子和她用舌尖分享著像青春一樣鮮麗顏色的糖果。
嚴格說起來我不覺得這真的是一部電影。整體運鏡的感覺比較像是一部短短精緻型的電視劇,沒有太多畫面設計的美感在裡面;但是劇本本身的感覺很好,所以還是大大的加分。
它討論的也是關於【社會以及其他的人所期待我們的樣子】和【我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樣子】之間的掙扎和取捨。市子本身太過天真可愛,即使是知道了爸爸是gay而媽媽是lesbian才生下她,對於自己的身分認同感覺起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害怕出櫃的高橋,總覺得世界在壓迫有同志身分的他。而英理從小就活在渴望能夠得到父親和哥哥的認同中,一路努力的走著。在電影的最後,很美好的英理選擇了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當一個小說家,最後和市子在住處黏膩輕柔的做愛;當然她的第一本小說得到小說大賞新人王之類的。
Well, 這些部份當然過於美好。
活在真實的生活之中,很難去抵抗社會給的還有自己定義出來的壓力。我們很難不去照著他人的期待活著;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很多時候本身就是一個大陷阱,尤其是在台灣,那就是我們被教導成功的模式是什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所真正應該要做的,僅僅是好好去認識自己,好好去發揮自己。別人的成功的樣子都是他們的樣子,不應該是我們需要複製的模式。
今天剛讀完的【一週工作四小時(書名真的爛到我不想打完)】其實講的核心觀念也就是這樣子。社會教育說我們應該要擠進名校,然後過著一週工作80幾個小時的生活,週末用酒精來痲痹自己,期待幻想著退休之後的美好,卻在開始退休的頭兩個禮拜就發慌的不知如何是好。他講的是一種「微退休」的觀念:活在今日,其實我們應當是可以滿足生活所需的基本;我們的確需要工作,但是應該要做自己能夠熱愛的事業,有彈性的調配自己的時間,恰當的挑戰自己以及多多認識這個世界。百萬富翁的生活其實沒有那麼難達成,只要我們不要過度強調物質上的享受,而更願意注
視自己的精神層面。一些自己內心微弱的吶喊聲音,一些自己害怕去聽的聲音。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