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啊人性《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文∕小智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對於片名,與其叫它作《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其實我更喜歡對岸《血色將至》這個譯名。我並非指射前者翻得不好,只不過相互比較之下,前者雖然翻得直白,但卻少了後者那般詩意與臆測的美感。
「血」,究竟呈現何種「色」澤,不消問其實大家都會知道。
「紅色」?看來似乎是這樣。一刀劃破皮膚,濃稠血液自傷口流出。只不過大家看到血都太心急,亟欲把剛流出的艷紅色鮮血給拭去、止血、再包紮。殊不知方才不小心滴落於地面的幾滴血液,在風乾之後,色澤便由紅色轉變為黑色。
「黑色」?這是血液風乾之後的顏色,腐敗、污穢、腥臭;而這同時也是「石油」的顏色,由生物遺骸犧牲、沈積、掩埋數百萬年所得來的成果。對應在這部電影之中,彷彿每一滴石油,都變成了血腥的象徵,也諭示了悲劇的降臨與發生。
「悲劇」?是的!雖然《黑金企業》在表面上看來很像是部個人的奮鬥成功史,但它確實是悲劇,而且還是個由家庭、人性、貪婪、宗教、鬥爭所交雜出來的「個人悲劇史」。如果要再用更為深遠的面向來看,它更像是美國從西部拓荒到建國時期的縮影。
「美國」,讓千千萬萬人瘋狂追逐美國夢的美國?它有什麼好被拿來說嘴的?難道是他們自以為傲的「資本主義」?如果是這樣,那本片或許就拿了「資本主義」來大力諷刺。資本主義者的目的便在壓榨窮人,剝削窮人,吸乾他們的血,進而壟斷他們的資源。也因為資本主義所挾帶的可怕嗜血性,於是成就了人們口中「偉大」的美國。於是,資本主義它在滴血,就像是片中滴滴挖鑿出來的石油。石油,似乎成了美國的原罪,它創造了未來,卻也有可能摧毀未來。
說了這麼多,看似跟電影越扯越遠,而且整個就像在批判資本主義(這當然並非我本意),於是還不如趕緊將話題轉回電影之上,也好得個六根清淨。只不過,觀賞本片老是讓我槌心肝,心中不斷默念「唉呀…人性啊人性…」也或許,「極其黑暗」就是這部電影的基調與氛圍,彷彿沒有出口一般的黑暗,且片中沒有一個正派角色,存在的只有人性的陰暗。而其中醜陋的利益鬥爭,虛假的偽善皮相,種種不正不潔也在片中不斷地被放大、衍伸。
人性的綿密著墨,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好看之處,但除此之外,也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幫助全片更加精采,以下分段描述之…
一、開放與留白:
電影是視覺的藝術,不靠言語,單靠畫面鏡頭來營造主體敘事,以增加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是本片聰明的作法。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鏡頭敘事功力了得,光在片頭就給了觀眾下馬威,讓主角於沉默之中工作,過了好些時候才讓角色開口說出第一句話。沉默之中,只見主角灰頭土臉,不斷地敲擊、碎石。此時,無名小卒的心酸、困苦與奮鬥,便透過畫面在短時間內建立了出來。接著場景一轉,那根不慎掉落的尖銳物直直刺入地面,猶如一把利刃刺入人體之內,伴隨而來的是石油(血液)湧現,更也是貪婪與欲望的萌發。短短幾分鐘,導演便透過一連串無對白的動作,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堪稱巧妙。
二、攝影:
關於第一點所提到的鏡頭敘事,除了導演功力之外,這更也考驗了攝影技巧。本片的攝影觀點,與其說它「老派」,還不如說它「大器」會更實在。老派的原因在於本片特寫畫面極少,幾乎都呈中景、全景,甚至是大全景。這類畫面的揀選,似乎都像在取法經典西部片,但也因為片中的大全景,讓全片展現出蒼涼的的荒原空寂之感,大器卓然。
三、無神論:
影片或許帶有「無神論」的觀點,這不僅明顯反映在丹尼爾普蘭攸(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飾演)這角色上面,更也反映在他與神父伊萊(保羅迪諾Paul Dano飾演,眼尖的觀者會發現他一人分是兩角)兩人的對峙上面。伊萊無疑是全片「偽善」的代言人,金錢與名聲蒙蔽了他虔誠的雙眼。他口口聲聲說信奉上帝,卻在他所建立的教堂裡面,進行一連串詭異、可笑,像是「邪教」一般的儀式(保羅迪諾於這段的演出真是喜感十足,不禁又讓我回想起《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裡,那位沉默的詭異大哥),就連普蘭攸都當著他面說虛偽,因為普蘭攸早就知道他倆是同一類的人,只不過普蘭攸他不信上帝,大膽挑釁神權,劇情後段甚至還叫伊萊放聲大吼「我是假先知,上帝是迷信」之類的無神論調,終至最後他擊斃了伊萊,擊斃了神權,也擊斃了偽善。
四、音效配樂:
本片配樂是由電台司令(Radiohead)吉他手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所作。不得不說,本片別具風格的配樂,絕對幫影片加分再加分!成功讓影片該要有情緒的地方,呈現出十足飽滿的戲劇張力;也讓人物的情感狀態,隨著跳躍的音符而跟著抑揚頓挫。尤其片中那場油井起火段落,配樂以尖銳不安的小提琴音,夾雜激亢旋律的打擊樂音,強烈的聽覺震撼,更是使人印象深刻。而那幾近於「空襲警報」的音效,以其混亂、突兀與不規則的風格,聽來雖嫌尖銳刺耳,但卻詭異地與影片調性合而為一,獨樹一格。
五、丹尼爾戴路易斯:
最後將這位演員拿出來談談。我相信有眼睛的人,都會知道他在片中的演技有多寫實、多逼真、多驚人。不僅是他在表演上的融入與專注,更也看到了他身為「演員」所該要具備的誠懇與態度,完全展現了角色的各種面向。尤其他最後那段「爆炸式」的演技,情緒的爆發、能量的高漲,卻又不顯做作與誇張,令觀者完全買帳,甚至可說是瞠目結舌,讓人敬佩不已。
《黑金企業》以豐富層次的故事,見證了一位小人物,從風姿英發到苟延殘喘的過程。全片最後一個鏡頭確實耐人尋味,「I am finished」(以英文台詞表現會有更多解讀空間),這是黑色幽默?抑或小人物在大時代之下的悲情終局?每個人的解讀當然各自不同,但影片主要呈現給觀者的黑暗與悲劇之情,卻是放諸四海都皆同的。
更多影評請見【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