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http://www.friendly-cat.com(友善的貓)
僅管坊間已有不少介紹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哲學,達蘭薩拉流亡政府的紀錄片,而訪談達
賴喇嘛以後集結成冊的問答書,如《108問,與達賴喇嘛對話》(心靈工坊)與《達賴新
經》(天下),對於國人也並不陌生,然而,美國旅行探險家瑞克雷(Rick Ray)的【達
賴喇嘛十問】(Ten Questions for Dalai Lama,2006)卻巧妙地融入個人的親身經驗與
沿途的旅遊風光,將這一路上,為了訪問達賴喇嘛而經歷的點滴甘苦談與旅遊見聞錄,穿
插其間,使得這部探討西藏問題以及達賴喇嘛個人生平的紀錄片,看來興味盎然,並且多
了其它同類型紀錄片少見的訪問者與受訪者的交流。
從一開始,我們就被旅途中綺麗的風光以及導演的幽默感給吸引住目光,完全無視於【達
賴喇嘛十問】也是一部為了西藏議題而精心打造的作品。
一開始,導演便略帶自嘲地談起他那出爾反爾的製作人:為了見到達賴喇嘛,他接受製作
人開出的苛刻條件,同意以寥寥無幾的片酬到印度拍一部紀錄片,誰知抵達目的地以後,
方知是騙局一場!他卻因禍得福,不但透過司機的幫忙,以E-mail聯絡到達賴喇嘛,並被
允許在一個小時內提問十個問題,在這段為期三個月的漫長等待中,他藉機暢遊了印度,
並得以沉澱、思考,將二十年來他在各地旅遊報導中的所見所聞所思,融入訪談,為這場
僅一小時的對話,注入了難得一見的思想深度與人生智慧。
微笑面對人生
我們看到攝影機不斷地捕捉沿途路人的面容,無分年齡、種族與性別,他們共通的語言便
是微笑,而這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卻顯少在印度富人的臉上得見,導演因此對達賴喇嘛
發出此問:「為什麼貧窮的人總是比有錢的人來得快樂?」
另一方面,導演也透過檔案影像的剪接,讓觀者瞭解到達賴喇嘛的日常生活,這位一天工
作十四個小時,每日僅花費十美金不到的高僧,一如寺廟內的小沙彌,日日粗茶淡飯,頌
經念佛;處理國際事務之時,搭乘的永遠是經濟艙;一九八九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金
,當下,他全數捐贈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而這位慈悲為懷、悲天憫人,永遠想著是否有其他人更需要幫助的達賴喇嘛,卻是中共政
權的眼中釘,遭到國破家亡的苦難,仍能始終面帶微笑,原諒敵人的無知;導演以眾人的
微笑以及佛陀的微笑,告訴了我們何謂富足以及真理不辯自明的道理。
一九四九前後
在這部發人深省,窮盡導演畢生經歷的【達賴喇嘛十問】中,他以行雲流水的運鏡,呈現
出有「神國聖地」之美譽的西藏山林風光以及潺潺溪流,這宛若仙境般遺世獨立的自然美
景,對比1949年中共解放軍入侵西藏以後,逐年變化的市容風貌──商鋪與現代樓房林立
的拉薩街景,被搗毀的六千座寺廟,大量湧進的中國觀光客,為了謀求一家溫飽而流落妓
院的西藏婦女,生存條件被剝奪而淪為乞丐的西藏百姓。
這些不發一語的鏡頭,暴露出隱藏於美麗的政治口號下的殘酷真相。年輕時的達賴喇嘛十
四世,希冀透過中國農民革命成功的經驗來改革西藏,引進科技、教育與現代化觀念,然
而,中國勢力入駐西藏,並未給這片世外桃源的樂土帶來美好的未來,相反的,傳統的淪
喪與文化的危機,加速蠶食這個早已因政治動盪而瀕臨滅絕的宗教國家,有鑑於此,導演
提出另一個問題:「為了進入現代化,社會是否應該失去它原有的傳統與價值?」
由此可見,導演並未因訪問達賴喇嘛這位世界知名的佛教僧侶而志得意滿,忘記為西藏議
題發聲的初衷,相反的,他以極其虔誠的心來看待這位出身貧苦階級,卻因命運而成為舉
足輕重的政治與宗教領袖的達賴喇嘛十四世,以及這群為了逃離中共威權統治,不遠千里
來到達蘭薩拉的西藏子民。
達賴喇嘛的笑容
他以西方知識份子悲天憫人的胸懷,二十年來遊走各國以後練就的國際視野,以及敏銳的
文化觀察能力,向達賴喇嘛陸續提出十個疑問,而每一個疑問,都是當今世界最受關注的
議題:欲求不滿與知足常樂,現代生活與傳統價值,非暴力主張面對暴力脅迫時,應如何
應對?宗教包容與世界和平等等;而每一個問題的回答,又回歸到達賴喇嘛個人的生活經
歷與處世態度,這也使得導演最重視的西藏問題,也一如其它議題,有著普世的重要性,
就如片中達賴喇嘛所言:「西藏問題,是道德問題。」
看完此片,我們無法不被達賴喇嘛圓融的人生智慧所感動,在經歷過這麼多非常人所能道
、所能忍的悲苦以後,他竟然還能夠微笑以對,時時以簡潔又充滿智慧的言語,幽默的方
式,向世人證明寬容、美善、真理、勇氣與決心,定能戰勝威權與暴力,無怪乎這位西藏
第十四世的達賴喇嘛,不須武力與王權,也一樣能夠折服世人,擁有比任何國家領袖更廣
闊的疆土,更多的子民,而他的法寶,卻只是他那發自內心,真誠、溫暖的笑容,以及一
顆無處不自在、快樂、滿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