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894543
「你以為是加倍的保險,沒想到,卻是加倍的危險」
與「美國神話製造機」Frank Capra不同,Billy Wilder除了能夠拍出
多部片廠時代要求的喜劇或通俗劇碼(melodrama)如《龍鳳配》(Sabrina)
、《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更嘗試拓展影像與題材的無窮可能。
於是,我們有了一部幻想、回憶與現實共同交響的後設實驗《日落大道》、
描繪藝術家的的創作焦慮與憂愁《失去的周末》與沈思戰爭的不朽經典《戰
地軍魂》。以及,在比利、懷德那個深受德國表現主義與經濟大蕭條影響
下的黑色傑作《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
《雙重保險》具備黑色電影(film noir)所有元素之必要:蛇蠍美人、
偵探或類似作用的角色、謀殺、角色誤認(mistaken identity)、高反差
打光、小房間裡的劇場式場景調度,與重要的謀殺動機:sex and the money
,性與金錢。但比起齊名的《大眠》或《馬爾他之鷹》,《雙重保險》有著
完全迥異的敘事觀點;也因為這個根本性的歧異,讓我偏見《雙》是一部更
佳的黑色文本。
從故事一開始,電影就是一場行兇者的告白(confession),扭轉了本
格古典的(幾近)全能全知偵探觀點。在古典好萊塢道德主義操作下,「邀
請觀眾進入兇手心理狀態」,這幾乎是一個瘋狂而偉大的嘗試,更遑論它一
開始就打破「人是誰殺」(whodunit)的敘事傳統,讓觀眾失去解謎的緊張
期待/樂趣。從「敘事觀點」與「結局前置」的二大反傳統架構下,從一開
始,《雙重保險》似乎就註定是一部失敗之作。抑或一部黑色新潮流的革命
之作?
一首卓絕的本格破音。「破然後立」,Billy Wilder犧捨了傳統解謎的
樂趣,大膽地以兇手的自白作為開端,反而創造了另一種更深層次的撲朔迷
離與心理寫實;觀眾反而更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惡魔/兇手的話,
能否盡聽盡信」,就提供了更為懸疑的劇情張力。
而一旦觀眾預認兇手後,便掉入導演精心設計的陷阱中。《雙重保險》
其名早已預示一種「計中計」、「謎中謎」的雙重手法。主角Walter的確是
兇手,但充其量不過是情人Phyllis借刀殺人的方便利器罷了。到頭來,真
正使其為經典的,除了實驗形式上的倒敘技法與兇手觀點,更是當Walter豁
然開朗後的(知道自己不過命運之力設計下的死囚)徹底絕望與深沉哀歌。
認同或不認同主角,我們都為這種深陷其中的無力感與毀滅性,感到巨大的
悲劇意涵,其所生命不能承受。死或不死都無所謂了,沃特的自白象徵他並
非畏罪,更無所懼即來的死獄;夜幕低垂,全然的黑色悲劇,已經籠罩著他。
唯一的光亮,是幕落前的一抹香菸火花。叼根最後的菸草,那是你所能做
的最酷抵抗之姿,然後聳聳肩對生命說:我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