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滋味,融合了中國的原味,與南洋的奔放,充滿著甜酸、辛香、濃郁、與微辣
…」
由三段故事來陳述整部片,剛到台灣當幫傭的莎麗,照顧著失智老人的西娣,在工
地做勞工的又差是唯一的男性,他們都是台灣現今社會常見的外籍勞工,其總人口數已超
越台灣原住民的總數居為台灣第四大族群;對於這些說著我們不了解語言,又來自於東南
亞這種我們認為比較落後的地區,我們必然對他們有著刻板印象或是偏見,電視新聞裡什
麼「外勞傷害雇主」、「幫傭偷竊物品」等等聳動的新聞標題並不少見,因此讓社會大眾
甚至多帶有敵意以及蔑視感,然而我們真應該用這樣的想法來概括整個外籍勞工這個群體
嗎?
很顯然的,電影中跳開了台灣人的立場,導演試圖進入外籍勞工的視野來拍攝這麼
一部片,其中有很多片段讓人不由得感傷,首先提到了初次來到台灣工作的莎麗,首先遇
上雇主母親的刁難,在莎麗早上正進行著回教應有的戒律時,被雇主正隆的母親認為莎麗
是在對他們下咒,並且喊著正隆要檢查行李,這樣突如其來卻無法申訴的事情,看在莎麗
眼中是多麼不公平,哭著跑出去的她想要利用公共電話打給遠在印尼的母親卻無法取得聯
繫,無助的她只能一直哭,此時,証牽著爺爺散步的西娣跟她說:「在這裡工作,是需要
長時間適應的。」對我而言,能在異鄉中找到跟自己有著共同記憶的人,才是身為遊子而
言最幸福的事情,這樣的親親性讓莎麗擁有第一次在台灣遇上挫敗後的安慰;失智症的爺
爺常幻想著他自己還在打戰爭的年代,本來慌張的西娣已經可以跟爺爺相處的很好,但是
雇主小浩是個沒有耐心愛發脾氣的人,對於爺爺的狀況全然沒有概念,甚至將爺爺幻想的
事情來藉此責備西娣,雖然女雇主芳芳是個善解人意的人,但是又獲知遠在印尼的丈夫過
世的消息,即使是西娣也無法承受這種巨痛,跪倒在爺爺懷裡痛哭;正在工地裡持續著工
作的年輕人又差,初次來到台灣工作,第一個便當因為吃不習慣,所以朋友幫他添入家鄉
醬料,之後他的生活裡,常遇到很多不習慣又不解的事情是個單純的人,因為莎麗的笑容
而喜歡莎麗,因為這樣的笑容是外籍勞工在台灣應該是看不到的,在又差的生活裡側寫到
工地裡對他們的剝削,不公平的待遇,因為一次的酒醉鬧事而被新聞冠上勞工發狂痛毆警
衛因此吃上牢飯。
裡面讓我最動容的便是西娣在穿上新衣服要去幫助爺爺慶生時,小浩對她無情責罵後
,他跟爺爺之間的對談,其實她跟爺爺的互動都感到非常窩心及傷感,難道所謂雇來的幫
傭就真的是純粹的一個商品,卻不能是以一個人的價值,這讓我對於現今冷漠忽視感情的
台灣社會感到不解及氣憤;其實裡面蘊涵著台灣社會對於異己的片面思考,視野從外籍勞
工來看便可以更彰顯,對於文化上或是語言上所產生的陌生、衝突,而以貨品概念化外勞
,忽視其自身獨特性,太以負面思維概括整體或是個體,其實是不公平的;勞工階層常見
的剝削也是可見一斑,我很欣賞導演有這樣的靈感去觸及到和摸索這些我們時常忽視卻很
息息相關的人,導演也說,這部片是的確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所以他才想要拍攝出這麼
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故事;政府一直打著「新台灣人」的同時,不知道除了原住民以外
,有沒有顧及到這群在台灣默默耕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