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最早的首映場
所以10.21就看到了告白
中島哲也沒有讓我失望,下妻物語、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之後
又以維持中島風格的方式說了一次好故事
以下有雷
這次中島式的黑暗歡樂手法,並沒有像松子裡面發揮的那麼極致,
而是更認真嚴肅的,將活潑畫面與沉重劇情做對比
但整體說故事的態度轉而收斂為比較嚴肅且更充滿壓迫感。
很成功的打造整個故事的劇情張力,也不讓劇情進展過於鬆散,
運用影像、配樂牢牢吸引住觀眾的目光
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是看完電影之後看到幾篇感想
大概知道了電影與小說的差異所在
在劇情方面,我認為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在談教育的問題
不如說它的重心更偏向於在探討人性的問題
並不是善 或是惡的問題
而是點出 人們總是更容易傾向為了自己的利益
輕易的犧牲別人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的絕對的惡,或者絕對的善
但是不知不覺之中,透過自利的行為,結果就是一種惡意
在我看來
每個角色其實都是這種人性的展現而已
沉迷在虛假的愛,替自己的人生找藉口,其實最終都是為了自利
也因為是為了自利,表露出來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最後其實都是一種惡意
這也是為什麼劇情讓人感到不寒而慄
因為這些做為都很自然,但是我們總是不願意面對
人喜歡替自己的惡行找藉口,喜歡替自己的行為做辯護
但其實如果抽絲剝繭的看,只是為了自利而已。自利而造成的惡意。
這與其說是教育哪裡出了問題,不如說是教育才讓人發展出這種手段
去更彰顯最古老的,深植在人心本身的劣根性
"是為了誰好" 或是 "只有怎麼做,我愛的誰才會怎麼樣"
"那種人就是該死"
這些劇中人的話聽起來很熟悉,但其實這些劇中人的藉口
就活生生是我們生活周遭的惡意表現
松隆子飾演的森口悠子老師,
為了自我滿足的復仇,很明顯的開展了他的惡意。
但往回看,
其實一開始她的女兒之所以會被殺,也是因為她不知不覺中為了自保,
所以故意和學生保持疏離。
卻反而被實質上殺死她女兒的兇手下村直樹(藤原薰),解釋為這是老師對他的惡意。
直樹到底為什麼要殺死可愛的蘆田愛菜?(真的超可愛! 亂入..)
最終其實也就是為了滿足他那愚蠢的自尊心
要在修哉的面前抬得起頭來,報復他背叛自己把他當作親友的感情
否則他就不會在看到小女孩醒來的時候,還依然把他丟到水池裡
這是自利,也是惡意。
渡邊修哉(西井幸人)看似擺明的惡意,背後是對母親的愛。可是這算是愛嗎?
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滿足而已
就像是惡意的解讀是需要雙方的
愛也是一樣
自身行為到底對對方來說是怎麼樣的展現
我們永遠不會當下就知道
很多看似充滿愛的舉動,其實對方根本就沒有感覺
或者根本不需要這樣的舉動來證明這是愛
最終這只是一種自利的行為而已,也就是日本人很多作品常常談到的
那不過是自我滿足而已
說穿了,修哉只是想要讓自己更受到矚目
那不見得是要讓他的母親重視他而已
他自己也沉溺在這種受人矚目的快樂之中
這種看似複雜的行為,也不過就是淺薄的自利所造成
木村佳乃飾演的直樹母親,一昧的保護自己的小孩,
也不過就是希望維持她幸福生活的假象
那是一種自利,
但是無形中對直樹來說,其實那也成了一種惡意的展現
所以當一切都脫軌,她沒有辦法維持幸福生活的假象時
才會想要殺死自己的兒子然後自殺
也才會死於直樹的手上。
否則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面對嗎?
一開始不能坦率面對兒子犯下的錯誤
為了自保、自利的那一刻
就注定會產生這樣的結局
岡田將生飾演的熱血教師寺田良輝,昧於現實,強加自己的理想在毫不熟悉的學生群體上
這是愛學生嗎?
愛應該是雙方共同對等的理解到這種行為叫愛
才有資格被稱為「愛」
所以在北村美月(橋本愛)的眼中,白目維特的做法,也不過就是一種惡意的展現
這個白癡老師只是為了自己的自利,為了維持自己是熱血教師的美好幻想
把直樹逼死了
美月愛上修哉,相信森口老師不是真的懷著那麼深的惡意
看起來是一個單純無辜的受害者
但是一開始她也並沒有說出真相 阻止白目維特
那是為了自保,為了在霸凌的環境中保持緘默
最後因為霸凌的關係
才和修哉形成了關係緊密的聯盟
並且交往,愛上修哉
崇拜殺死全家的少女露那希
收集毒藥但其實什麼也沒做,
結果最後美月除了情勢所逼之外,
其實什麼也沒做
她說這個班級瘋了
但她卻只想冷眼看著這個班級瘋狂,保持中立
連躲避都沒有
修哉最後殺死美月時說的那幾句話
除了因為被刺中戀母情節這個痛點之外
「你懂我什麼?」「你收集了那些毒藥,還不是什麼都不敢做?」
這些看法都直接的點出了她把美月這些舉動都視為其實是一種愚蠢的自利舉動
收集毒藥只是想吸引人注意,其實什麼都不敢做
和我在一起只是一場打發時間的遊戲,其實我們雙方都是為了在環境中自利
透過這樣的解讀,美月的行為在修哉來解釋 其實也不過就是簡單自利而衍生出的惡意而已
而修哉為了滿足自己妄想中對母親的愛
所以以殺死美月的方式,做為吸引世間的第一步。
不過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修哉其實是和美月相愛的
只是他喜歡找藉口掩蓋自己的行為
就像他真的愛他的母親,但其實他殺人不見得是為了愛他的母親
那是藉口
他只不過是要抒發心中對現實存在的飢渴而已
想要讓世界知道他,如此,他才能存在,才能藉此忘掉愛他母親的痛
那麼,當仔細思考過後,
我不禁想問,這些真的可以說得上是愛嗎?
難道每個角色最終都不是為了自利而已嗎?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這些行為成了惡意?
班上同學的行為就更不用說了
霸凌的起源是自我滿足的欺負別人
滿足人對存在的空虛
看到別人痛,好像空虛的洞就可以填滿一些
好像就會感到愉快,因為我勝了!
不管霸凌背後的理由是什麼
只要有理由讓我們發洩惡意,那就足夠了。
這就像是我們周遭很多愚蠢的言論
"哪國人就都該死、都是狗" "這種人就該誅九族"
"反對死刑的就該被殺殺看"
多數派的人,就是喜歡找藉口去強壓少數派
然後說出上述愚蠢的情緒語言
說穿了,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勝利感不是嗎?
如果真的就事論事,這些同學就不會去玩霸凌的積分遊戲
就像如果真的就事論事,社會上多數派的惡意就不會用愚蠢的報復情緒語言去對待反對方
愚蠢的班級同學,連AIDS的傳染方式都不懂
就用愚蠢的方式害怕,霸凌
簡直就是世界的小縮影...
但是這就是人性不是嗎?
哪裡都有。只是很多人不敢面對而已。
不可否認的教育是一種羈縻工具
但是以前淳樸的民風,單純的社會與教育
難道就沒有這種惡意嗎?
有的,只是我們不敢面對
我們不敢面對所以我們替自己找藉口,簡單歸納到說是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確實出了問題
因為教育讓這些青少年殺人者更聰明了
更有能力展現他們的惡意
卻沒有發揮足夠的羈縻作用
但是這和什麼善與惡沒有關係
人性就是這樣
如果你要說這是惡
那麼這就是惡吧
人因為群體聚集在一起
能夠獲得的利益比較多
所以我們變成了群居動物
為了共同的利益,保持團體運作的正常
所以我們有了道德、法律和教育
但是久而久之其實我們慢慢不敢面對自己是黑暗醜陋的天性
喜歡替自己找藉口
做為自己自利行為的掩飾
把惡意包裝起來,其實它一直都在
只是需要人們坦誠的面對而已
沒有什麼絕對的善,沒有什麼絕對的惡
善和惡、愛等各種感情,多數都是要雙方都認可
這樣的詞語才有意義
而告白
很精彩的把惡意的一連串連環
演了出來
把我們不敢面對的人性攤開來,直接的面對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