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37331762
《非普通教慾》:黑色荒謬劇,極權變奏曲
文:Tzara
築高的圍牆,謎樣的別墅,一男二女,兄妹同住。在這
看似優渥富裕的生活環境,除了父母雙親,以及排解哥哥性
需求的援交女子,兄妹一生未曾與外界接觸,外人也不得其
門而入。如此形同孤立主義,鎖國政策的封閉教育下,溫室
的花朵,所認同與所信奉的價值觀、世界觀,全來自於父母
的植栽-嚴格說來,是其父有意識下的掌控,且是「別人笑
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自成一格的乖誕教育:例如
教導兄妹懷孕的母親將會生下狗,而貓是危險的;牆外的世
界是險惡的,直待犬齒掉落,長大成人,才有資格離開此處
。如是這般在我輩看來完全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的荒謬身
教、言教,造成兄妹彼此間的對話操著顛覆我們既有語言表
意的指涉邏輯,像是「殭屍」是指小黃花,「海」是指椅子
,「屄」是指燈泡;也使得兄妹間的行為互動模式存在著違
反常理的教條致序。然而,他們卻樂在其中,並行不悖,深
信不疑,倒也和樂融融。究竟,此處是理想的烏托邦,還是
惡名昭彰的斯坦福監獄?
代表希臘角逐2011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非普通教慾》
,在去年金馬影展映演時的片名為《犬齒之家》,雖是根據
英文片名「Dogtooth」直譯而來,卻遠比正式上映後,過份
直白,流於普通的譯名-「非普通教慾」更具隱喻性、象徵
性與詭譎感。再說,《非普通教慾》劇情固然有慾,慾固然
能創造更多話題,增加多些票房。然而,「慾」壓根不是全
片重點,「寓」才是:《非普通教慾》是則不折不扣的當代
寓言,是極權主義、強人政治的寫實寓言,也可以是宗教狂
熱的醒世寓言?兩者都說得通,也都能互通-畢竟,狂熱的
政治信仰與宗教信仰,與其所造成的悲劇總是如此相似。
既然是寓言,就會有符號,有符號,就會有符旨、符徵
,也會有意符、意指。這些與符號學有關的角色設定,劇情
設計,在多數電影,總是隱而不宣,待觀眾與影評人自行解
碼。《非普通教慾》卻採行了與拉斯馮提爾那部英文片名同
樣有狗的《厄夜變奏曲》(Dogville)相似的劇場化作風,從
角色、對白、互動乃至於布景,全部都是象徵,或隱喻,甚
至是明喻的符號,毫不掩飾,更為直接,更為粗暴、也更形
荒謬。
面對如此高度符號化、象徵化,表現慾望如此強烈的荒
謬劇,沒有人會再質疑影評人總是想太多吧?畢竟,要解碼
麥可漢內克《隱藏攝影機》,還需先認識 1961年法國與境
內阿爾巴尼亞人間的種族歧視歷史,方能解譯,心領神會其
中政治隱喻。但對於昔日,甚至是現在的台灣,或其他親身
經歷,或從旁見證過冷戰時期,共產極權,強人政治如何搬
弄是非,造神愚民的觀眾而言,《非普通教慾》所要喻徵指
涉的政治意涵實在太好解讀,任誰都能理解編導的創作企圖
與所把玩的政治隱喻。
比較可惜的是父母親的「行為動機」交代太少,缺乏動
機的行為,行為就成了為了行為而行為,所有象徵就成了為
了象徵而象徵,所有隱喻也就成了為隱喻而隱喻。但若能將
符號隱藏置於更具動機的故事起承轉合中,相信這齣繼拉斯
馮提爾「美國三部曲」後,罕見的劇場風格,形式主義之作
會更強而有力,說之有理。
僅管如此,《非普通教慾》仍舊是近代電影史中最令人
驚豔的一朵奇花,一朵在溫室中被非普通教育養成的奇花。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會將其提名到最後決選名單,堪稱近年來
最不可思議,最大膽的一次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