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從開頭的泰坦巨人(策劃者之一,白色外星巨人)喝下不明黑色液體(下稱「黑水」
)導致身體崩解,從肉身支離破碎開始,到血液、血液細胞、基因鍵的斷裂,巨人徹頭徹
尾的灰飛煙滅,與水份融合在一塊。那塊大地,看起來像尼加拉大瀑布,或許,生命就如
同水力剛柔並濟的特質,開始流轉、演變,形成現今的世界。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為當前地球的主體,擁有文化、科技,能夠思考,卻也因為思考而
對無法得知的過去以及未來感到迷惘。牛頓說,「站在巨人的肩上」,奠基於過去才有現
在,廣義來說,從基因撒下的瞬間就決定了地球、人類發展的未來,因此,人類在發展的
同時,也不停的追尋自己的起源,希望能夠透過瞭解自己的開頭,確認自己會得到如何的
未來。
這就是一切的開始。
人類有能力與宇宙溝通,能夠進行太空旅行,能夠明白在距離自己很遠很遠的地方,也有
跟自己類同或者不同的思考活體,或許透過他們,可以知道人類從何而來。但是,知道人
類起源有什麼意義?如果自己真的是自我起始、發源、茁壯,固然可以確信自己是特別
的,卻也因此失去可供依存的,因為沒有造物主,自然也沒有可供存取的劇本能夠參考。
但,如果自己只是他人所創造出的,那麼,我們所自豪的文化以及那些足可驕傲的科技,
是否也只是寵物的把戲班,只是逗弄造物主心情愉悅的工具呢?如果一切的發展最終卻讓
自己成為高級小丑,那又會是怎樣的心境?
這樣的矛盾思考讓我想起倪匡的《玩具》。
《玩具》出於衛斯理系列,當中描述人類只是外星人彖養的寵物,任意婚配、提供吃食環
境,然後在覺得缺乏樂趣的時候製造動亂看人類如何因應來取樂。感覺就像人類之於寵
物,佈置環境、提供飼料,無聊的時候就拿玩具逗弄,可能心情不好還踢一腳之類。《玩
具》之中,衛斯理在發覺自己的遭遇只操控在外星人的娛樂之時,拚了命的逃出「玩具
箱」,但當他回到地球、回到他生長的香港,他卻無法確定,自己究竟已經成功逃脫,又
或者只是逃出一個狹小的「玩具箱」,又跳入另一個龐大的「玩具櫃」?
對於自身所處以及他處感到好奇又恐懼,擔憂、設想某些不利或者利己的景況,似乎是人
類自懂得思考以來的本能。
2089年,哈洛維與蕭兩位考古研究者發現各個古文明擁有同樣的象徵圖像,以同樣的分佈
所展現的黑點,象徵一個星系的圖像。透過那個圖像間的星體分佈,哈洛維與蕭判斷在現
代人出現的時期,有另一個文明前來接觸過,因此下定決心要回去拜訪外星訪客的故鄉,
因此找上韋蘭公司出資,策劃一場外星探險。
※
從影片開頭的情況以及劇情強調的「起源」說法、基因與泰坦巨人完全吻合的實例來推
測,劇情想提供給觀眾的訊息或許是「人類基因來自泰坦巨人」這件事,因此形成三個接
觸的時間:
第一期:人類出現(或生命起源)的最初時間。
第二期:五萬年到三萬五千年前的接觸而且這接觸可能還延續到上古史,因為會議中,哈
洛維與蕭兩人所舉例的古文明,兩河文明約在 6000 B.C. ~2000 B.C.,印度文
明約在4000 B.C. ~ 1000 B.C.,他們提出佐證的石板跨了這麼久的時間都有泰
坦巨人所在的星系圖的存在,換句話說,或許可以推測泰坦巨人曾經在地球與人
類並存,或者多次來訪。
第三期:本來要來,但最後沒來的 1 A.D. ~ 100 A.D.之間。
假設第一期等於泰坦巨人留下基因,第二期等於泰坦巨人留下文明,那麼,「盜火的普羅
米修斯」究竟代表哪個時期?
希臘神話內,普羅米修斯之所以盜火,是因為不忍見人類茹毛飲血,因此取來火種替人類
開啟文明。也就是說,神話內,「火」的元素主要象徵的是「知識」的來源,後續潘朵拉
的禍害以及普羅米修斯受到的處罰則象徵人類在獲得「思考」之後所開啟的爭端,也就是
「鬥爭」的原罪的反應,如同基督神話所提的禁果,獲取知識與思考之後,就必須被逐出
樂園。
是的,逐出樂園。
在希臘神話以及西方習以為常的基督說法中,我們可以閱讀到的共通性之一為「知識是災
難起源」的說法,造物者(神明)對於他們所創造的東西具備比自己同樣甚至更高的能力
感到不安,進而迫害或降下災厄,這都是一種對自身危難的預防。
如同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恐怖谷理論,在只有部份相同的情況下,人類會喜歡並且樂意保
護、培養、灌輸機器人的知識,並且提高他們的性能與擬真程度,但如果機器人真的跟人
類無異,人類反而會開始恐懼機器人與自己不同的部份——像不像希臘神話中,父子相屠
的原因?出於自己,卻恐懼其優於自己,於是滅絕。也令人聯想到巴別塔中,神的那句
「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
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有趣的是,Babel的意義現在雖然多做「動亂、變動、嘈雜」等意思,但也有說法提到,
原始希伯來文的意義,Babel的意思應該是「神之門」,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天堂之
門」,也就是「樂園之門」。在神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之前,祂是讓人居住在樂園中
的,但當人類獲得知識,祂就將人趕出去,而當人類摸索出重新回到樂園的方法時,祂就
變亂人類的語言與文化,把人再打回去。
因此,如果以普羅米修斯神話內的「火種」含意來講,如果這是屬於「文明」層面的給
予,那就應該是在第二期的階段,而且,第二期的階段也包含了基督文明的前身,猶太文
明的萌芽與發展期,或許可以假設,巴別塔的降災其來有自,而且就是因為這個事件所帶
給泰坦巨人的威脅感,促使他們決定回到母星,或者是通知母星——
該消滅地球,或者,該進行第二階段的實驗了。
也就是說,影片開頭只是個開始。
上帝(泰坦巨人)創造了人類,給予人類文明(火種),然後感到威脅。
這也是劇情中為何提到「子女會想殺死父母」的對白緣由。對人類來說,泰坦巨人是父
母,但是當泰坦巨人企圖收回他們給予的文明、讓人類再次感受巴別塔事件的危機時,為
了自保,人類必須反撲父母,而父母最恐懼的,就是當孩子決定反撲時,他手上的確具有
反撲的能力。
而,反撲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文明」而來。
如果人類不曾擁有文明,就不會發展科技,如果人類不發展科技,不把神從天上拉到地
面,甚至不會想去挑戰神,與之平起平坐,那就不會去追本溯源,更不會導致骨肉相殘的
局面,也就是說,不會有後續的異形事件。
因此電影的副標是「探索人類的起源,可能加速毀滅」。
「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象徵的不是起源,而是獲得知識後的毀滅。
※
出於這個基調檢視本片對於「父母VS子女」的關係——
一、韋蘭父女
這對父女的關係象徵「衝突」。
維克絲並不同意韋蘭的信念與作法。她擁有韋蘭企業的資源,但她不是企業的掌控者,韋
蘭才是。但是掌控企業的韋蘭並不打算交棒,他企圖長生,他企圖使自己長久控制韋蘭王
國。這作法扼殺了維克絲的發展,但同時也是在營造一個「玩具箱」給維克絲,讓她無顧
慮的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展」。
這是自由嗎?我想不是。
維克絲強悍,對自己要求也對別人不留情,她親力親為,但對韋蘭的作為袖手旁觀。甚
至,她抱持著「這麼做一定沒有好下場」(在開頭,她警告哈洛維,即使遇到造物者也不
要接觸),或許她早就明白這樣的探勘作業一事無成或許還是好消息,但若真的發現什
麼,反而會有問題。
她對父親比較信任大衛感到不滿(從她質問大衛的粗暴與不理性可以看出),但是無法解
決這個問題,因為——她是父親的產物,擁有能力與血統,足以推翻父親,她是過於貼近
父輩的存在,因此反而不受信任。
而她與父親的衝突在劇情的最後,韋蘭整裝,即將前往與泰坦巨人會面時最為高漲。
當維克絲彎下身,撫摸、親吻父親的右手時,父親將手握起,成為拳頭。那是無聲的拒
絕,抗拒,對於即將推翻自己的存在以及正要面對不安的自己,還有企圖長久維持榮光的
自己的尊嚴的保存。
韋蘭選擇在女兒面前保存自己的地位,不接受親暱,於是,這對父女關係就此崩解。
女兒送父親去死。
二、蕭家父女。
這對父女的關係象徵「繼承」。
蕭從父親手上接過對神的信仰,為了探究神的本源而走上考古,從父親繼承而來的知識與
能力(從夢境中可以看見,她小時候與父親在一塊的裝扮以及所處地方、四周的器具等,
顯示蕭的父親即使不是一個專業學者,也應該是相關人員)使她能夠叩關神的國度。
在沒有第二集補充說明的情況下,我寧可把蕭與父親的關係解釋為本劇中唯一的美好,一
種親子關係的理想形。父母給予知識與能力,由子女發揚光大並且持續拓展。但很可惜,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如同童話般美好的關係,是過去,是死的。蕭的父親並未存在,而
劇中的蕭也是獨自一人。
三、韋蘭與大衛。
這對父子的關係象徵「牽制」。
大衛必須透過韋蘭才能獲得程式更新與輸入。如果沒有韋蘭,他不會存在。但他即使深獲
韋蘭的信任,他依舊不是能跟人類平起平坐的存在。他只是個機器人,雖然優於人類,但
卻一直受困於「沒有靈魂」的這件事情而苦惱。他覺得自己應該優於人類(劇中多處展現
能力的自信),但從韋蘭開始,「沒有靈魂」、「不用呼吸」、「只是個機器」等等話語
不斷攻擊著他,告訴他,即使他非常優秀,他依舊不是人類——不是上位者。
尤其,他必須依靠韋蘭而活的情況。
姑且不論他究竟有沒有辦法自體活動或者擁有思考,但他從開始就受到韋蘭的牽制。孤單
的兩年太空艙的生活都是為了韋蘭的長生大夢,他即使再努力、再好奇,也只能獲得一句
「再努力一點」的話語。
他無法脫離機器人的身份,也不想脫離。可是他想脫離韋蘭的控制,所以他在努力嘗試「
子女殺害(勝過)父母」的可能性。這表現在他於劇情中極力展現能力,藏起自己知道的
知識保持優越感,實驗新的可能(把黑水提供給哈洛維飲下),並且掙扎活下去(請求蕭
去救他)的過程裡。
大衛想脫離韋蘭。
當中最順理成章、沒有壓力的方法就是,順從韋蘭,帶他去跟造物主見面。即使造物主是
好人,也還有黑水這個不定時炸彈存在,因為他是機器人,即使分屍或接觸黑水也不會死
亡或產生變化,但韋蘭不一樣,垂垂老矣的老人很容易失去性命。
故事的後段,韋蘭與泰坦巨人碰面,泰坦巨人卻用大衛的頭狠狠敲了韋蘭一記。這對父子
的「牽制」,終於在父母死亡的結果中,斷開聯繫。而大衛也因此從「順從的機器人」
(故事前段他幾乎不與人談判或深入交談),變成「有自己想法的機器人」(和蕭交涉,
促使她回到泰坦巨人的太空船將他的身體與腦袋帶出)。
在這邊我想插花聊一下大衛之所以對蕭有不同於他人的關心的原因。
「繼承」與「牽制」其實是兩個表現出來挺像的概念。
前述第二點提到,蕭的知識與信仰,或許都可以說是從父親取得,因此,蕭的行動基本上
是代理、繼承父親可能的行動,並且發展成為自己的意念。但對於偷窺蕭的夢境、獲知她
的過去的大衛來說,這是跟他自己很像,但又不太一樣的情況。因為,大衛雖然也能有自
己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也是從韋蘭(父親)而來,但他的作為中卻不包含自己的意念。
對大衛來說,父親已經死亡的蕭應該是「自由的」,但他卻發現蕭依舊還受父親的影響,
信仰父親所信仰的,從事父親所從事的。他對蕭對信仰的純淨感到好奇,想要觀察,並
且,渴望瞭解。
假若大衛明白蕭與哈洛維的情侶關係,那蕭與被感染的哈洛維之間的性行為所孕育的孩
子,或許就是大衛為了瞭解「蕭在親子關係中,如果從被影響者轉換為影響者,會有什麼
表現」的實驗,因此他極力主張,希望蕭能留下腹內的孩子。
大衛渴望明白,自己與人類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如果要成就一件事情,必須先「不把痛
當痛」(電影台詞),那麼,蕭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很顯然就是「不會痛(不被牽制)」的
正向關係(繼承)。因此大衛便會選擇釐清自己與韋蘭之間的關係與蕭與父親的關係有什
麼不同,並且作為參考。
劇情中可以看到大衛針對蕭與父親之間的關係的探索(夢境)與發問(是否拿下十字
架),以及對於蕭在看待自己與泰坦巨人間的關係感到讚嘆與服從。某種程度來說,我覺
得大衛在韋蘭死後,替自己找到了新的跟從對象(母親)——蕭。
四、哈洛維與大衛。
說他們有親子關係似乎怪怪的?不過我覺得這對是「仿效(學習)」的象徵。
大衛看的電影中有句台詞是「不把痛當痛」。從大衛選擇在眾人醒來之前看這部電影,並
且不斷複誦這句話來講,推測大衛很喜歡這句話,或者可以說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也不為
過。但他自己沒有痛覺,「不會失望」,那麼,他應該模仿誰?模仿韋蘭?不行,韋蘭根
本不捨得失去,更別說把吃苦當吃補了。
四周還有誰可以學習呢?維克絲?艦長?地質學家?除了蕭以外,他還有誰可以學習?跟
蕭在一起的哈洛維?
哈洛維一直把大衛當個機器人,而不是人,而且喜歡挑明著講,簡單來說就是聽起來像在
嗆大衛。但這比起其他人拒絕跟大衛接觸來說,哈洛維的作法反而容易讓他親近。而且,
哈洛維是蕭身邊的人。
前面提到,大衛對於蕭具有敬仰、憧憬以及學習的友善態度,連帶的對於蕭身邊的人也維
持友善,包括別人問他問題他都不鳥,但是哈洛維問他問題會回覆一兩句,即使哈洛維對
他不太友善,但從另一面來看,就是完全接受「對方是機器人」的坦然。
因此在攜帶黑水回來之後,大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哈洛維。
「生命起始於微小。」大衛看著手上的黑水這麼說,但微小要怎麼發展成生命呢?寄宿?
借胎?他該怎麼選擇實驗的方法,去製作屬於自己的生命?
於是大衛跟哈洛維對談,手上沾著黑水,疑惑地詢問:「你願意用什麼交換真相?」
「所有我有的。」
到這邊,可以發現大衛的眼睛亮了。
大衛找到了符合他最喜歡的一句話「不把痛當痛」的人。哈洛維是人類,應該會自私,會
像韋蘭一樣為了存活不擇手段,但是哈洛維沒有,他願意用他的一切去交換他追尋的,也
就是說,即使痛、即使喪失生命,哈洛維都願意接受。
是的,哈洛維願意接受。
所以大衛飛快的把手指浸到酒杯內,祝福哈洛維能夠獲得他想要的。
大衛把自己藏起來的東西(黑水)跟哈洛維分享,這動作有點像小朋友發現很漂亮的花花
草草,除了藏起來自己欣賞跟獻寶之外,還會撒在爸媽枕頭旁邊,期待爸媽看到的反應。
而孩子在撒花的時候,並不知道父母其實有嚴重的花粉症與氣喘,又或者植物有毒等等。
他們只是想要分享而已。
只是哈洛維死了。
可是大衛學習到了,黑水有毒。而且,他取代了哈洛維的位置,擔任探險隊的頭,帶領大
家往下一個方向走,希望可以像哈洛維一樣影響蕭的決定(腹中異形的存留),或者可以
保護蕭,或者……總而言之,在最後飛起的太空船內,裡頭的不是蕭與哈洛維,而是蕭與
大衛。
這樣的關係讓我不禁聯想到希臘神話中,殺害父親而與母親結婚的伊底帕斯。
五、蕭與異形。
這對母子(?)的關係象徵「威脅」。
體會到孩子會威脅父母,因而決定拼著生命不要也要取下、殺害孩子。
這個作為貫徹了全部的希臘神話。
從創始神生育泰坦神族開始,克羅諾斯閹割父親(去除陽性象徵,成為最強的雄性),宙
斯囚禁克羅諾斯(爭奪權力),雅典娜從宙斯的頭顱破出,自立雅典獨立奧林帕斯(獨立
存在,脫離父權),諸神的爭鬥以至於伊底帕斯直接殺害父親的血腥屠戮,都反應了「子
女必須超越(殺害)父母,才能成就」的概念。
如果大衛之於韋蘭、哈洛維是子女成功的例子,蕭就是父母成功阻止子女的例子。也就是
「巴別塔」的象徵。
巴別塔的故事中,雖然神成功扼殺高塔的建造並且促使人類分散,產生根本的破壞。但是
人類最終茁壯、成就,並且,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神依舊被從寶座上扯下。
故事中的蕭也是,雖然感受威脅而將異形取出,也按了消毒希望能夠殺害異形,卻在最後
發現異形仍舊活著,而且更加茁壯。這個異形茁壯後不僅打算攻擊蕭,同時也成功寄生在
真正的父親(泰坦巨人)體中,因而產生了新種的異形。也就是說,假設這個異形繁衍、
發展,形成對人類更大的威脅,也都與巴別塔的故事等調。
孩子威脅父母,父母殺害孩子,而孩子在殺害的動作中感到威脅,因而反撲父母。
惡劣的迴圈。
六、地球與普羅米修斯小隊
這兩者的關係象徵:「保護家庭」。
工蜂與蜂后,各自有自己的職掌,但如果缺少蜂后就不成蜂巢,對工蜂來說,保護蜂巢就
是保護蜂后,保護蜂后就能留存自己的家,即使用尾針攻擊敵人之後自己就會死亡,但如
果家還在,靈魂就有寄託。
劇情的最後,泰坦巨人升起太空船,即將離開之時。在心底已經將該星球認定是泰坦巨人
的軍事基地的艦長,理所當然覺得從軍事基地脫離的太空船是為了攻擊,而攻擊目標?從
他的理解,能夠得到的答案就是地球。即使不是蕭的請求,在韋蘭等人離開之前,艦長口
中的「所有底下的東西都不會讓他出去」的意思已經很明白:
艦長不會讓任何能夠危害自己或地球的東西離開這個星球。
因此,即使明明知道自己的決定會讓普羅米修斯號自爆,自己也難逃一死,他也同樣選擇
面對。而身旁的兩人,或許也是同樣的想法,失去地球,他們即使還活著也沒有意義,他
們不像維克絲,父親已經死在泰坦巨人手裡,即使回去也沒有可供牽絆的東西,在他們出
來的時候,或許,他們的父母、妻子、子女等,那些足以稱為「家」的存在都還在地球
上。如果他們不保護地球、不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衝撞太空船,他們無法原諒自己。
這是在「繼承」之後進一步發展出來的美好。
透過不同的人物組合,劇情將親子之間,從開始到結束的——保護、仿效(學習)、牽
制、威脅、衝突、繼承——六個面相各自強化出來,從而去呼應人類與造物主(起源)之
間的關係,當中的拉鋸與接受,理解與拒絕的意象。而,充斥在劇情中的負面互動,也順
理成章地讓最後,當沉睡的泰坦巨人與人類碰面,他的焦躁、憤怒以及深刻的威脅感顯得
如此自然,彷彿親子相殘的分離理所當然。
※
人類生存。
人類正在生存。
人類正在尋找生存。
人類正在尋找生存的意義。
歷經漫長的時光,與造物主的衝突之後,究竟是否只有鬥爭而沒有和平的可能?
是否一定要經過犧牲才能獲取某些東西?
大衛追求的,蕭追求的,維克絲追求的,韋蘭與哈洛維追求的。那些不一樣的東西都在驅
動人類生存,可是,追尋源始,究竟會得到什麼?追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不看著現在而
看著過去、企圖預先瞭解未來,超過本分的作為最終導致了什麼?
是被鎖在峭壁之上,被鷹隼啄食?
或者,還有其他的選擇?
或者,剩下的,是異形。
不屬於現在也不屬於未來,因為干涉了不該干涉的領域,而創造了第二種無法預測的。如
同緊接著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之後,潘朵拉的盒子放出了所有災厄,只有希望躲在盒子裡
面,被塵封起來。或許被發現、或許不被發現,至少知道,希望還在。
就跟升空駛向泰坦母星的太空船一般,藏在巨人腦中的理由,敲開之後,或許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