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得文有點長,建議服用好讀臉書網誌版:http://ppt.cc/Sjcg)
前陣子又在看了一次"臥虎藏龍",這部片我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
可是,隨著自己看的片子越來越多,每次看這部片都還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發現,
尤其是這一次.讓我的思緒久久無法回歸現實!
如果只是把這部片當成單純的娛樂武俠片,真的就太浪費這部影史上最精采的武俠片了!
如果看得懂門道的話,真的會覺得和李安是同鄉是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如果不嫌棄,就讓小弟帶著各位看看門道吧~
如果要聊「臥虎藏龍」,不妨可以從西部片開始聊~(相信小弟,你沒看錯)
武俠片、武士片、西部片這三種不同文化所展生的電影類型,乍看之下雖然完全沒關係,
但是這三種類型的電影有著幾乎完全一樣的人文思考內容.在華人世界的「江湖」,
到了日本之後改名變成「幕府時代」,搭了船到歐美後又改名成「大西部」,其實這三個
名字講的都是某個人性泯滅以暴制暴的蠻荒國度.在這個蠻荒國度裡,只有在一種人的身
上可以找到人性的光明面,那種人在華人世界叫做「俠客」;在日本叫做「武士」;
在歐美叫做「牛仔」.而那種人性光明面在華人世界被叫做「俠義」;在日本叫做
「武士道」;在歐美叫做「牛仔精神」.撇開現存最經典的西部片有兩部翻拍自日本的
武士片這點不說,光看上面的幾點,就可以約略看出這三種電影類型驚人的相似處了。
另外,王度廬筆下的「半天雲」王小虎、金庸筆下的喬峰和「雪山飛狐」胡蜚、
古龍筆下的「花蝴蝶」胡鐵花和「小李飛刀」李尋歡等,都是典型的塞外浪子.因為觀眾
最喜歡的通常都是這類腳色,所以這類腳色在武俠小說中族繁不及備載!而這類腳色的形
象不就和西部片裡浪跡天涯的牛仔如出一轍嗎??哈哈!
總而言之,不管是武俠片、西部片還是武士片,都是觀眾對於正義得以伸張的一種寄
託!而裡面的俠客、牛仔和武士都是觀眾心裡面的那個小小良知的化身!!
言歸正傳,為什麼聊臥虎藏龍要提西部片呢?因為這兩種作品雖然相似,但是在作品掌握
度上面,西部片的導演都可以掌握到該有的重點.所以藉由觀察西部片導演的成功,我們
就可以輕鬆發現那些武俠片華人導演的失敗之處,兩相比較就可以看出李安拍「臥虎藏龍
」的成功之處!!
所有西部片的導演都很清楚,西部片的格局不能太大和設定也不能太真實,因為如果
格局拍太大,到最後就會變成「冷山」之類的歷史片;如果太講求設定的真實性又會變成
「與狼共舞」這類的劇情片.而且武俠片畢竟是「男人的浪漫」,所以如果拍得太文藝就
會喪失了西部片那種滄桑粗獷的美感,然後就會變成「真愛一世情」般的西部愛情片了.
另外,西部片最大的重點就是「意境」和「人性的光明」,如果沒有這兩點,西部片就會
變成一直在殺人的公路恐怖片了!(只差殺人的傢伙不是躲在地下室拿電鋸而已了 ^ ^!)
武俠片和東洋武士片也是如此!!!可惜那些拍武俠片的華人導演一直搞不清楚這件事。
張藝謀和馮小剛這兩位仁兄就是歷史片和武俠片傻傻分不清楚的最佳案例!用武俠片的標
準來看馮小剛的作品,「夜宴」的沙士比亞皇室鬥爭加上武俠元素就是一部失敗畸形作品
,反倒「天下無賊」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意境上才是真正高品質的武俠片!!張藝謀的
「英雄」雖然在打鬥和畫面處理上很有武俠片的意境,可是還是牽扯了太多的歷史元素,
讓整部片變成了一部又像歷史片又像武俠片的四不像,又因為偷學了黑澤明「羅生門」的
敘事手法打壞了影片節奏.而後來的「十面埋伏」則是過度藝術化了,反倒喪失了武俠文
化中滄桑粗獷的男人式美感~
PS:無可否認,張藝謀的「英雄」裡面的幾幕打鬥場景絕對是武俠片影史上最有意境也最
有深度的!!小弟尤其喜歡梁朝偉和李連杰在九寨溝的燕子抄水這一幕!!
而八九零年代「香港新派武俠電影」的香港導演們更糟糕!除了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程小東的「倩女幽魂」(這部其實不大算武俠片)和胡金銓的「笑傲江湖」中的前半段以外
,那些香港導演幾乎完全完全忽略掉武俠片背後的儒道思想和藝術美感(也就是「意境」)
。過度強調視覺效果和武打刺激,讓武俠片淪為「穿著古裝的動作片」!在那個時代這麼
多的香港武俠作品裡,幾乎找不到深植人心的「俠客」就算了,「俠客」這種象徵人性光
明的腳色還淪為和一般動作片主角一樣沒深度的打仔角色,甚至還淪為搞笑諧星。在小弟
心目中,那時期香港電影裡最像俠客的不是李連杰的「黃飛鴻」和「張三丰」,也不是許
冠傑的「令狐沖」,更不可能是郭富城的「步驚雲」,居然是洪興陳浩南。XD
與那些華人導演相比,李安則是少數有掌握到武俠片精隨的導演.小弟猜大概是因為
他接觸到的武俠片只有民國五六十年的「邵氏武俠」,沒有接觸到民國七十年代開始興起
的「香港新派武俠」(因為他出國了)。邵氏武俠雖然老派,但是本質上都是很道地的武
俠片.所以整部「臥虎藏龍」在攝影風格、武打設計、室內場景各方面,不只完全看不到
「新派香港武俠」低俗的影子,反而都有種「邵式武俠2.0」的感覺!!
EX:邵氏武俠經典「大醉俠」中,一位女俠單挑一群莽夫的橋段也有出現在臥虎藏龍中
李安除了掌握到武俠電影藉由人性衝突來彰顯人性光明這個重點以外,亦藉由流暢的
運鏡和如詩美景成功地傳遞了武俠文化屬於文人的藝術美感,再用凌厲的武打招式和江湖
恩怨來加強武俠文化屬於暴力粗獷的一面。
另外,真正展現李安屬於世界級大導的部分是他把他個人身上的中華文人思想透過藉
由王度廬筆下的李慕白這個腳色融入了這部作品,台詞雖然是由李慕白講出,卻讓覺得彷
彿是李安本人在告訴觀眾他的人生觀.讓這部片在成為徹頭徹尾的經典武俠片之外,還讓
這部片變成表達中華民族人生哲學的作品。
更特別的是,由於李安出身在非常壓抑的傳統教師家庭,所以他作品中常常都有「打
破傳統,尋找自我」的思想.如:早期的「喜宴」和「斷背山」的同性戀議題、「理性與
感性」的女性自主等.這種思想基本上和舊派武俠文化中的「維護傳統」的思想是衝突的
,結果李安居然透過玉嬌龍這個想要打破傳統的腳色成功地把「打破傳統」和「維護傳統
」戲劇性地融合在一電影裡了!!
竹林輕功的這一幕絕對是武俠影史上數一數二有美感的一幕!雖然我知道李安在拍這
一幕時應該沒想這麼多,可是從觀眾角度出發,這一幕絕對是最能代表整部片的一幕!如
果日本武士要在一棵樹下決鬥,那棵樹絕對是櫻花樹;一樣的,如果俠客們樹林內施展輕
功,說實在的,除了在能象徵東方文化寫意風格的竹林以外還能在哪﹖而且,竹林背景的
寫意美感和這部片的美感是同調性的.精通儒道思想的李慕白是傳統禮教的象徵,而玉嬌
龍則是一個是要對抗傳統禮教的女性,這不就是這部片的重要主軸嗎?巧的是,這場比試
的結果是玉嬌龍落敗了,影片最後玉嬌龍不也被李慕白感化而找回自我了嗎?
另外,這部片最酷的就是武打畫面!當年邵氏武俠時期的導演在拍武打畫面時,都習
慣用一些follow Shot或者演員走位之類的old fashion手法來處理.可是礙於當時的技術
,這些手法後來都碰到了瓶頸......
所以邵氏電影的老派武俠最後就被「香港新派武俠電影」的電腦動畫和剪接技術給打
趴了.可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就像當年神雕大俠楊過在山中獨自修鍊數年,然後帶
著獨孤求敗失傳數十年的劍法重回江湖一樣,過了二三十年之後,隨著電影技術各方面的
升級,李安帶著當年「邵氏武俠」的老派手法回台灣重新演繹北派武俠大老王度廬的老派
武俠故事,居然讓武俠片這種幾乎已經要釘上棺材板的老題材重新燃起生機啊!!!
最好的例子就是輕功畫面:當年是沒有"吊鋼絲"這玩意的,要拍輕功的畫面,只能靠
借位,或者在角色的腳下放彈簧床(XD)!可是這些手法不只破綻百出,而且有很大的限制
(彈簧床能跳多高??)。所以,後來的武俠片在拍攝輕功時幾乎都是以剪接來帶過,因此大
部分輕功的橋段,觀眾只看得到腳色們離地和落地的畫面,幾乎看不到飛簷走壁的"過程"
。就算後來開始用吊鋼絲來拍攝輕功橋段,也都只是點到為止,沒有搔到癢處。拜電影後
製技術的進步,讓李安可以捨棄了當時流行的拍攝手法,選擇用當年邵氏武俠常見的
follow shot手法來處理輕功畫面.讓觀眾的視野跟著俞秀蓮在九門提督府的屋頂捉拿飛
賊,或者讓觀眾跟著玉嬌龍在竹林中施展輕功。
最後,這部片最讓小弟無法自拔的是李安重新開啟了「走位」的可能性.在五六零年
代因為技術限制,藉由「走位」來增加戲劇張力是最好的方法.有看過武士片的人應該都
很清楚"走位"的魔力!!最經典的招數就是兩個武士拿著武士刀在對決的時候,瞪著對方
然後互相繞緩慢的圓圈.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手,但是藉由走位就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日本武
士「一刀即一切,一切即一刀」的緊張感!或者藉由攝影機跟著兩個對決的武士往同個方
向快速走位來製造速度感
(如圖,PS:背對螢幕的是飾演佐佐木小次郎的渡邊謙)
雖然一樣是走位,李安則是打破傳統地用"輕功"來走位!!因為"飛的"絕對比"走的"快,
所以用輕功走位可以讓畫面有更流暢更多變.也因為輕功走位是用飛的,所以需要更大的
場景,也因此讓打鬥畫面更加有氣勢!!再加上follow shot的話,就會產生一種很棒的
臨場感!!
假設俞秀蓮和女飛賊交手的那一段沒有透過輕功來走位的話,那一段的可看性和臨場
感一定會大幅下降,玉嬌龍大鬧客棧那段應該也會如此!
隨著看片數量的增加,每次重複看李安的佳作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就會發現李安真的
是一位很用心也很有天分的導演!!然後就會覺得和他一樣是台灣人很光榮!
======================================END======================================
感謝大家收看如此長篇的心得文!!(鞠躬)
更多電影心得分享也歡迎大家加入到本粉絲團觀看:
https://www.facebook.com/fofmovies 或搜尋 FB 幕迷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