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好了,不太推薦看這部電影,滿浪費時間的。
[負雷] 聽見下雨的聲音,也聽見皮夾在哭泣。
http://itsour.pixnet.net/blog/post/41306017
對於這部電影我在看電影之前做過的功課就是
在呼叫音樂節聽過魏如昀的現場演唱,
以及聽過一次ptt radio的專訪。
聽主題曲其實會滿期待的,
之前看周杰倫的天台會覺得雖然有點誇張,
但搭配著音樂和故事還算好看。
但那次專訪讓我對於這部片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
主要是我覺得方文山根本不知道怎麼行銷電影
講的東西一點都不會吸引人去看,
而女主角韓雨潔在訪問時花很長的篇幅
在解釋某場戲她一直哭不出來
會讓我質疑她的專業度,且並不會很在意這到底與電影有何關係。
唯一期待訪問魏如昀的部分又極其少,也能想見戲分也不是很重。
既然你拍的是一部在講青春和愛情的電影,
至少要讓觀眾對這部電影有些期待和憧憬吧。
像那些年會邀著大家一起奪回青春
像寶米恰恰透過雙胞胎姊妹的故事讓人回味著高中時期的青澀
但是這部片的重點是甚麼? MV竟是帥哥美女的點滴回憶,
但周覓根本不是男主角啊。
只差沒順便找周覓拍電影海報封面了。
所以對於這部電影的第一個質疑就是,
這是一部方文山真的想拍的電影嗎? 我看不出來。
劇情很老套。
這個故事存在著許多的必然性,
「男女主角一定會在一起」,
「女主角一定出過車禍」,
「筆友一定是女主角」,
「女主角最後一定會趕回來」,
不是說老梗不好,日劇也有很多老梗,
但人家至少會很用心的建立之中的關聯性
讓看的人真的覺得理所當然
而不是像方文山拍得讓人看完了整部電影還要回頭去想
他們到底在甚麼時候在一起,真的互相喜歡
中間有一場戲阿倫跟雨婕說「她是先喜歡他的人才喜歡他的音樂」。
看起來比較像是導演內心的獨白,
好像在投射方文山這個人的心境,而說出這樣的話。
而雨婕在甚麼時候開始對阿倫敞開心扉,
是因為他一直都不知道他聽不見的事情而很平等的付出關心和愛嗎?
是因為徐嬌也在一旁推波助瀾嗎?
就像劇中說的,如果都聽不見音樂,又怎麼了解阿倫?
不知道劇情中是不是很花心力在營造他們兩個人真的會在一起的氛圍
但是就在一起了。
另外對這部片非常生氣的地方是「場景的切換」
還滿常發生一場結束之後,就突然喔
突然變成另一群人另一個場出現
完全沒有銜接點耶,
不覺得這樣很讓人出戲嗎
後來應該可以把每個場景在處理得更細膩吧
如果你讓觀眾都不覺得是一部電影
又要如何是一部好電影呢?
選角的問題就更多了,
會演戲的角色不吃重,
配角又很有周杰倫電影的影子
那個畫面一上來就會覺得這是「天台(改)」嗎?
而女主角我覺得他的優點是正跟和徐嬌很像姊妹,
但演技跟徐嬌的差別太大
甚至漢服社的另一個女生都還比他吸睛。
釋小龍的犧牲太大了。
完全dororo化
筆友那條線也很牽強
大概只會讓人有一種
你不要相信人定勝天了
好人就永遠是好人了
悲情的馱獸。
柯有倫看完其實不會覺得他是男主角耶,
會一直質疑這兩個人到底是不是相愛著呢?
樂團的部分也是很奇怪
同類型的故事,范逸臣在海角七號就讓人覺得音樂搭電影超合的
但為什麼柯有倫+徐若瑄+魏如昀的樂團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跑龍套的。
很難感覺到這個團的目標和精神或者是引領大家激情支持的情感
很奇怪耶。
最可取的真的就只是主題曲了,
看完你就會知道創作的動機
為什麼歌詞會這樣寫的情境。
但電影大概看了三分之一就能知道劇情的走向,
如果退一萬步要比畫面的話
我反而更推薦新海城的「言葉之庭」
他連不同的雨景都有不同的情緒滿溢。
那才是真的詩情,畫意。
再附帶一次,真的不推薦「聽見下雨的聲音」
沒有進電影院看到必要性,也會覺得掏空了自己的內心
如果青春是這樣的一首長詩
這樣的青春,也太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