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景色跟交響樂就值得你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才開場光是景色跟音樂就讓我幾度熱淚
盈眶。
與我同行的兩人也都有被感動,一個甚至眼淚都流下好幾滴。
如果你平常就很愛台灣,很注重環境保育,你對這部片一定會心有戚戚焉。
如果你只是個像我一樣對台灣、環保議題只是稍微關心的人,看這部片的時候,你才會發
現台灣有多麼美麗,足以震懾任何人的魅力。
話說從頭,先恭喜這部片票房大賣害我跑了兩趟。上禮拜小看這部片,我開場前10分鐘到
已經買不到位置了,這禮拜發揮地主優勢,前一天的半夜騎車前往買隔天的早場票,果然
有三張第五排的好位置。
開場因為一些意外晚了5分鐘到,錯過預告片,一進場發現又是滿場啊……看來再上映個
兩週甚至一個月不是問題啊!
坐下之後已經到了提醒關機的動畫了,幸好我沒有打擾到其他人的正片。
影片的一開始是壯麗的場景與磅礡的交響樂,前頭已經提過,本片在這裡就讓我熱淚盈眶
了。接著是吳念真的旁白出場。
我個人認為,吳念真的旁白,那種帶點口音的國語,的確很適合這種帶草根性的影片。
中間藉由畫面、旁白、音樂的引導下,也很完整的表達出環境與人為的各種反差。
如果真的要雞蛋裡挑骨頭去挑出有什麼美中不足的部份,可能在於吳念真的旁白部份主觀
性有點太重了,但這也就是他的風格,一個有點嘮叨的老人,他不太可能假裝中立客觀的
去敘述一個畫面,而是他看到畫面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就跟音樂創作的部份也是一樣,也是看著導演的空拍畫面而產生的音樂靈感。所以這並不
完全是齊柏林導演的作品,主角是他沒有錯,我們依然是專注在畫面上的,但沒有音樂、
歌聲、旁白,這影片不會如此壯麗。
也許你會對於吳念真的主觀性有意見,也或許你會對畫面反差的表現手法有意見,或許你
會覺得這是矛盾的。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思考」了。這已經達成了這電影的拍攝
目的了。
齊柏林曾表示這只是「他」眼中的台灣,他只是紀錄,拍下來給大家看,至於誰對誰錯?
他只是想讓大家也一起去思考這件事情罷了。
我想導演希望大家看見台灣,更希望大家能一同思考這問題,自然並不是我們的敵人,
如何與自然共存?或許是這部片想問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