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址:http://cn.tmagazine.com/film-tv/20131217/t17movies/zh-hant/
A. O. SCOTT
就像我今年在《紐約時報雜誌》電影特刊中說的那樣,有時在電影院的觀影體驗是無法替代的。下面五部電影就是例證。
1.《地心引力》(Gravity):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這部講述陷入險境的宇航員的動作影片需要你戴上3-D眼鏡在大屏幕上觀看,這樣你才能感受到宇宙讓人失去方向感的浩瀚,感受到物體在空氣中疾馳而來的危急,以及從太空看地球時那種詭異的寧靜。
2.《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對19世紀中期美國奴隸制的描繪讓人驚駭、心碎、憤怒。你肯定不想獨自經受這些情緒。不是因為痛苦需要人陪伴,而是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故事,反映的是一段需要我們一起思考的歷史。
3.《在伯克利》(At Berkeley):弗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的這部四小時長的紀錄片講述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旗艦校的生活,複雜地描繪了這個處於危機中的學院。它能告訴你的關於當今美國生活狀態的東西幾乎超過其他任何電影,但是你必須全神貫注地去看。
4.《電腦棋局》(Computer Chess):這部電影可能不在你的預料之中。安德魯·布西內斯克(Andrew Bujalski)的這部電影講述的是80年代初喜歡競爭的極客。只有在極端對立的環境中,你才能欣賞這部低分辨率的模擬格式的影片。沒有立體感,模糊,只有黑白兩個顏色——它看起來完全不像電影。只有把它當成一部電影來看時,你才能理解它。
5.《春假》(Spring Breakers):哈莫尼·科里奈(Harmony Korine)的這部寓言電影講述的是新資本主義精神。你可能覺得在自己家裡看這部電影以及其中着裝暴露的年輕明星會更舒服些。但是,看完之後的羞愧感是觀影體驗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獲得救贖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對40歲以上的男性來說。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11月26日。
翻譯: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