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蠻喜歡沈可尚導演,
之前10+10的「到站停車」就讓我印象蠻深刻的。
衝了星期一下班的映後QA場,特別想聽聽導演聊聊,果然非常的有收穫。
(幫廣告:本週四晚間華山光點還有一場QA)
與近期看的其他紀錄片相比,它的剪輯敘事手法比較不同,
不是用說故事的方式,而是刻意有些片段片段的,
少了讓你有太主觀判斷的機會,
而帶你用客觀一點的角度,看待事件的發生,角色間表達出的各種情感氛圍,
片長短短的53分鐘,好像是給了觀眾恰到好處的那一刀,痛不見血。
我很認同導演說的,對於這些族群的孩子,
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平等的對待,
所以他不希望用太多影像來操弄觀眾,灑狗血似的賣可憐,
而是希望大家能多瞭解一些他們 (照顧者&被照顧者的苦境),
回到現實生活中能試著同理的 平等的對待。
築巢人是我近期看的紀錄片中,唯一沒有哭的一部
(從拔一條河開始哭到 > 看見台灣>一首搖滾上月球>12夜 )
在情緒沒有氾濫宣洩的同時,
似乎能更冷靜的把導演希望要說的看到了心裡。
導演說這是一部「聲音跑在影像前面」的紀錄片,
結果我才發覺,回顧那些聲音片段,誰是誰好像都充滿了可能性,
沒有任何一個事件,可以用二分法來果斷的下結論,眼見不一定為憑。
謝謝導演對整部片的處理,給了我許多思考空間,
結局,我是喜歡的,畢竟有痛才會成長。
沒趕到映後QA的,也可以看看這訪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daMSzzNeIUtu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