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一部電影就讓某些人震怒如寇讎
很厲害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8/today-o1.htm
KANO讓他們哀哀叫的原因
◎ 張世澤
近日電影《KANO》出現票房熱潮,連帶激發不少批評,甚至引起有心人士計畫性攻擊;當
中關於電影「媚日」或「還原歷史」的爭辯,卻充分凸顯台灣棒球在「國球」論述之下的
悲哀。如對照美國棒球論述的發展,這種觀點的形成,可以得到近似的脈絡性理解。
迄今,儘管美國民眾、媒體甚至「棒球名人堂」,都認為棒球源於美國內戰英雄之手,此
即「杜博戴與庫伯鎮神話」(Doubleday and Cooperstown Myth)。但實際上史家早已公
認,十八世紀末英國傳入北美的「輪打」(Rounders)改良版本,才是今日現代棒球前身
。
為何公眾認知迥異歷史考察呢?原因在於美國棒球論述的發展始終帶有高度政治化色彩。
在某種刻意的塑造之下,現代棒球被視為源自美國的運動,而為了擺脫英國殖民文化的附
庸,美國棒球被切斷了與英國的歷史連繫。
一八八○年代至一九二○年代期間,棒球在美國開始被尊為「國家娛樂」(National
Pastime),這是為了面對當時劇烈的社會變遷的衝擊,美國棒球被當作一種凝聚國家認
同與傳遞美國精神的媒介;此外,為淡化美國「種族隔離」的黑暗史,面對多元文化與移
民社會的挑戰時,美國棒球也曾被塑造為偉大的「社會熔爐」縮影。
換言之,在堅持反殖民、愛國與政治正確的立場之下,美國棒球史原貌與社會意義,似乎
早已成為美國公眾「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反觀國內,被喻為台灣「國球」的棒球,不也
一直淪為諸多政治口水下消費的廉價品嗎?或許KANO這部電影不能完全避免渲染和改編,
但正因KANO透露還原歷史或時代背景的企圖與嘗試,才會如此無法見容於充斥政治化眼光
的批評者之流吧(作者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副教授)